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小唐松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447页(1458字)

【概况】:

基源 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亚欧唐松草的根。

原植物 亚欧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 L.

形态 植株全部无毛。四回三出羽状复叶;叶片长达20cm;小叶纸质或薄革质,顶生小叶楔状倒卵形,长0.7~1.5cm,宽0.4~1.3cm,基部楔形至圆形,3浅裂或有疏齿牙,偶有不裂;叶柄长达4cm,基部有狭鞘。圆锥花序长达30cm;花梗长3~8mm;萼片4,狭椭圆形,长约3.5mm;雄蕊多数,长约6mm,花药狭长圆形,长约2mm,顶端有短尖头,花丝丝状;心皮3~5,无柄,柱头正三角状箭头形。瘦果狭椭圆球形,稍扁,长约3.5mm,有8条纵肋。花期6~7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400~2700m间山地草坡、田边、灌丛中或林中。

分布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部。欧洲、亚洲广布。

【化学】:

含生物碱:小檗碱,N-甲基氢化小檗碱(N-Methylcanadine)、香唐松草碱(Thalfoetidine)、唐松草新碱(Thalidasine)、唐松草卡宾碱(Thalicarpine)、唐松草麦碱(Thalimethine)、O-甲基唐松草麦碱(OMethylthalimethine)、唐松草北碱(Thalicberine),O甲基唐松草北碱、木兰碱、巴亭、药根碱、粉防己碱、小檗胺等五十多种生物碱[1]

又Thalictrum minusL.race B的根含铁线蕨叶碱(Adiantifoline)及黄小檗碱(Obaberine)[2]

参考文献 [1]J NatProd 1982;45∶295 [2]J Nat Prod 1978;41∶271

【药理】:

根含铁线蕨叶碱,对正常家血压有短暂而轻度的降压作用[1]。根还含黄小檗碱,其降压作用稍强[2];在大试验中,有抗炎和解痉作用[3];体外试验有抗结核杆菌作用,有效浓度为7.8μg/ml(无血清)和62.5μg/ml(有血清)[4],在1m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2]

参考文献 [1]J Nat Prod 1978;41(3)∶271 [2]J Nat P rod 1976;39(4)∶204 [3]CA 1980;92∶174599s [4]Φapмaциe 1978;27(2)∶23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凉血,消肿毒。

主治 胸膈饱胀,皮炎,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忌酸、辣、燥食物。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陕西中草药》:“治急性皮炎及湿疹:小唐松草适量,焙干研粉,撒患处。”

上一篇:小铁子片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