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云南茜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765页(1195字)

【概况】:

异名 紫参、滇紫参(《植物名实图考》),小红参(《中药志》),小茜草(《云南中草药选》),滇茜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云南茜草的干根或干全草。

原植物 云南茜草Rubia yunnanensis Diels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分别于山草类及蔓草类中均收载有紫参。但山草类所列之紫参,所述及附图绝非本品;而蔓草类所列紫参,载:“滇紫参即茜草之小者,四叶攒生而无柄,与此稍异。”所述及附图均与本品相符。本品在《中药志》1959年版亦有记述。已以“小红参”之名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中。

但《滇南本草》1959年版中所列紫参并非本种。

形态 多年生攀缘草本,长1~2m。根簇生,细长,肥厚,圆柱形而微弯,径3~5mm,外皮红褐色。茎具4角棱,棱上被毛。叶近革质,4片轮生,倒卵形、长圆形或菱状椭圆形,长0.8~2.5cm,宽0.3~1.5cm,顶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边全缘而有刺毛,上面绿色被毛,下面色较淡,无毛,微粗糙,3脉,在叶下面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及分枝均纤细;花小,5数,黄色而淡白,直径约3mm,具短花梗;萼管球形,萼裂片不明显;花冠近辐状,花冠裂片5,窄卵形,顶端钝;雄蕊5枚,着生在冠管上,花丝短,花药椭圆形,背着;子房下位,2室,花柱短粗,柱头2浅裂。

果小,球形,直径约5mm,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77页,图596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向阳山坡杂草丛中、林缘及林下。分布于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甘,平。”

功效 补血活血,祛风除湿,软坚破积。

主治 贫血,跌打损伤,风湿病,慢性胃炎,脂肪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或泡酒服。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红河中草药》:“治角膜去翳:云南茜草叶30~60g,水煎服。” ②《红河中草药》:“治外伤出血,疖疮:云南茜草(鲜品),洗净捣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