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涎
书籍:中药辞海第一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030页(586字)
【概况】:
异名 牛涎(《千金方》)。
基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
原动物 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余项参见“牛肉”条。
。【药性】:
主治 噎膈,反胃,呕吐。
①《本草拾遗》:“主反胃。” ②《纲目》:“吮小儿,治客忤。灌20ml,治小儿霍乱。入盐少许,顿服150ml,治喉闭口噤。
”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①配蜂蜜、木鳖子,治噎膈反胃。
②配二陈汤,治噎膈。
单方应用 ①《千金方》:“治疣目:牛口中涎,数涂自落。” ②《补缺肘后方》:“治目睛损伤:牛涎,日2点,避风。”
食疗 ①《集成方》:“治噎膈反胃: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 ②《动物脏器食疗验方》:“治急性胃炎呕吐:牛涎、猪胆汁、蜂蜜各30ml。将牛涎、猪胆汁和蜂蜜混合均匀,武火炖开。1次饮下,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