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118页(1018字)
【概况】:
异名 茅竹笋(《笋谱》)。
基源 为禾本科刚竹属植物毛竹的苗。刚竹属全世界有50余种,除少数种外,中国均产。
原植物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Leliaie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Mazel)Ohwi]
历史 本品始载于《纲目拾遗》,谓:“毛笋即茅竹笋,笋之大者”又云:“毛笋大者,清明后方有,其出土腊月及正月者,形短小,箨亦有毛”。所述即指本品。
余项参见“竹沥”条。
。【化学】:
含丰富的P、Ca、Fe和有抑制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和肉瘤-180作用的多糖类,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组成,经水解后得到木糖,阿拉伯糖与半乳糖。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29
【药理】:
本品所含多糖类整体试验中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癌作用。
参考文献 CA 1966:65∶12559a
【药性】:
性味 甘,寒。
功效 透疹,化痰,滑肠。
主治 小儿痘疹不出。 ①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②《食物宜忌》:“消痰,滑肠,透毒,解醒,发痘疹。” ③《纲目拾遗》:“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④《本草求原》:“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
使用注意 《食物宜忌》:“小儿脾虚者,多食难化。”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火器伤:鲜笋适量,外用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