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181页(1010字)
【概况】:
异名 弓鱼、工鱼(《大理府志》)。
基源 为鲤科动物云南裂腹鱼或大理裂腹鱼的肉。
原动物 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vunnanensis Norman.。
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 taliensis Regan。
历史 公鱼仅见于《食物本草》,谓:“主妇人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痫,丹毒。”现代文献《中药大辞典》、《中国动物药》和《中国药用动物志》均收载了本品。现云南民间用其治疗妇女病。
形态 云南裂腹鱼体长,稍侧扁。头呈锥形。
口下位,成弧形。唇发达,下唇为肉质,后缘游离,具左右二叶,无明显中叶,唇后沟不连续,下颌内侧微角质化,但不形成锐利的边缘。须2对,几乎等长,与眼径等长或略长于眼径,吻须末端到达鼻孔后缘的下方,颌须末端达眼球中部的下方。下咽齿3行,细长,顶端弯曲。
鳞细小,体前部的排列不整齐,腹部自鳃颊至胸鳍末端下方裸露无鳞,侧线鳞较体鳞为大,臀鳍和肛门两侧有大鳞。背鳍条3、8,不分枝鳍条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臀鳍条2、5。
鳔2室、前室椭圆,后室末端尖细。
体背面和侧面青灰色,具有多数有规则的小黑斑点,腹部银白色。
生境与分布 生活于多水草、泥底的静水中。
为下层鱼类,以植物性食料为食。分布于云南的洱海和澜沧江水系。
大理裂腹鱼与云南裂腹鱼形态相似。两者区别点为云南裂腹鱼第1鳃弓外侧鳃耙16~18;头长约为前须长的7倍,约为后须长的6倍。
大理裂腹鱼第1鳃弓鳃耙,外侧19以上,内侧29以上;须微小,其长度小于眼径之半。两者生境与分布相同。
。【化学】:含蛋白质、脂肪、胆甾醇、磷脂、多种氨基酸等。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96
【药性】:
性味 甘。
主治 妇人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痫,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