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220页(904字)
据嘉庆七年(1802年)《义乌县志》所载:朱震亨,字彦修。
世称丹溪先生。元代(1281-1358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居赤岸镇丹溪。幼好学,尚侠义。稍长,从乡先生治经。往华山师从许谦,学道德性命之学。许谦得末疾,医不能疗,乃问震亨:“子聪明异于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震亨以母病,于医粗通,及闻师言,乃弃儒习医。当时业医者多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亨昼夜研习,悟曰:“操古方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欲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遂出游访师,渡浙江、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邺,皆无所遇。乃归,闻武林罗知悌得刘完素之再传,且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以医盛名,然性倔,震享往谒,凡十往返不能遇。乃逐日拱立门下,大风雨亦不少易,始得达见知悌。既见却如故交,乃收为门生,尽授以刘、张、李诸书。
以《内经》为宗、敷扬三家之奥论。教之曰:“医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又云:“长沙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必两尽之,方无憾也。”亨心领神会,学成而归。
乡里诸医多泥于《局方》,初闻震亨之论,多惊而讥之。及震亨疗许谦十余年之疾一旦而愈,始心服口誉。
由是声名大噪,迎诊者终岁无虚日。震亨不以师授为满足,复汇综三家之说,去其短而用其长,参以、“太极”之理,《易》、《礼》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言,创“相火论”及“阳有余、阴不足”诸说发挥之。且创制“补中益气”、“越鞠”、“大补阴”、“琼玉”等效方,为后世医家所重。悬壶数十年,以济人为志,老而弥笃,盛名达于海内。
后世并刘、张、李、朱为“金元四大家”。从者甚众,名医尤多。
着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论辨》、《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素问纠略》、《金匮钩玄》等书。由其门人整辑者尚有《丹溪医案》、《丹溪医论》、《脉固证治》、《丹溪手镜》、《丹溪秘传方诀》、《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丹溪心法类集》、《丹溪纂要》、《丹溪发明》、《丹溪治法语录》、《丹溪脉诀》、《活法机要》、《平治荟萃方》、《丹溪治痘要法》、《活幼便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