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乌桕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238页(1597字)

【概况】:

异名 乌茶子(《开宝本草》)。

基源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的种子。

原植物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Croton sebiferum L.)

余项参见“乌桕木根皮”条。

【化学】:

含没食子酸[1]

种子蜡层含固体脂74.75%。主要为各种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油酸二棕榈酸酯、甘油硬脂酸二棕榈酸酯、甘油三棕榈酸酯,甘油油酸棕榈酸硬脂酸酯,以及很小量的甘油油酸肉豆寇酸棕榈酸酯、甘油亚油酸二棕榈酸酯、甘油棕榈酸油酸亚油酸酯等[2]。种子尚含黄酮甙:圣草酚-5-0-甲基醚-7-0-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阿拉伯糖(Eriodictyol-5-0-methylether-7-O-β-D-xyloparanosyl-β-D-arabinopyranose)[3]

壳含固体脂34.94%。

种仁含油64.1%[2]

附 果实含水7.62%,灰分6.78%,蛋白质76.43%,粗纤维4.90%,总SiO20.065%,K0.943%,Ca0.27%,Mg 0.875%,Fe 0.032%,P1.60%,N 12.23%。蛋白质的氨基酸以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2]。大饲养实验证明该蛋白质的赖氨酸与甲硫氨酸不足;其营养价值优于小麦蛋白;两种蛋白质合用,则呈明显的互补作用[2]

参考文献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79 [2]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70 [3]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2

【药理】:

种子中所含没食子酸,体外试验有轻度抑菌作用,抑菌浓度为5mg/ml;对小鼠肺腺瘤有些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79

【药性】:

性味 甘,凉。

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纲目》:“甘,凉。” ③《天宝本草》:“有大毒。”

功效 杀虫,利水,通便。

主治 疥疮,湿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

①《本草拾遗》:“桕油,服20ml,令人下利,去阴下水气。炒子作汤亦可。” ②《纲目》:“桕油,涂一切肿毒疮疥。” ③《天宝本草》:“通肠利便。治大便秘结,水肿病,寒火结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外用:榨油涂、捣烂敷擦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种子有毒,慎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闽东本草》:“治湿疹:乌桕种子(鲜)杵烂,包于纱布内,擦患处。” ②《泉州本草》:“治竹木刺入肉:乌桕种子合冷饭粒捣烂敷患处,刺即逐渐浮出。” ③《湖南药物志》:“治手足皲裂:乌柏子煎水洗。”

。【医药家论述】: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乌桕,乳白色树液、树叶和果有毒。误食种子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也可能头痛、眼花、耳鸣、失眠、心慌、严重咳嗽、喉痒、出冷汗等。”

上一篇:乌须黑发丸 下一篇:乌桕木根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