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花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628页(2395字)
【化学】:
含挥发油0.36%,甲氧基欧芹酚(Osthol)、欧前胡素(Imperatorin)、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右旋前胡甙元〔(+)-Marmesin〕、独活属脑(Heraclenol)[1,2]、8-Geranyloxypsoralen、佛手内酯(Bergapten)、花椒毒内酯(Xanthotoxin)、异独活素(Iso-herachenin)、Isigosferol、椒毒酚(Xanthotoxol)等。
参考文献 [1]植物学报 1978;20(3)∶244 [2]云南植物研究 1977;2∶42 [3]中药通报 1988;13(3)∶31 [4]Phytochemistry 1982;21(4)∶923 [5]云南植物研究 1980;2(2)∶224,1984∶6(1)∶99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温。” ②《新华本草纲要》:“苦,温。”
功效 止咳平喘,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 风寒咳喘,哮喘,风湿痹痛,脘腹痛,腰痛,跌打损伤,闭经,白带。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除湿,活络止痛,止咳平喘。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腰痛,胃痛,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闭经,白带。
” ②《中国药典》1977年版:“止咳平喘,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咳喘,风湿痹痛,脘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冲,1~1.5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白云花根70g,七叶一枝花30g。共研为细末,每服1.5g,1日3次。10天为1疗程。”
食疗 《中药大辞典》:“治男子肾亏,女子体虚经闭:白云花根炖肉服。”
。异名 独活,云南独活(《植物名实图考》),白云花(《中药大辞典》),滇独活、毛爪参、香白芷(云南)。
基源 为伞形科独活属植物鹤庆独活的根。
原植物 鹤庆独活Heracleum rapula Franch.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的独活项下称:“云南独活大叶,亦似土当归,而花杈无定,粗糙甚绿,与《图经本草》文州产略相仿佛,今图之。”根据其图,显系参照鹤庆独活所画,应为本种无疑。《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
本品在云南少数地区有作独活(参见“独活”条)入药的。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
茎圆筒形,有纵沟槽,中部以上分枝,幼时疏生长硬毛。茎下部叶具柄,叶柄有硬毛;叶片3出式羽状分裂,裂片有柄,阔卵形,长8~10cm,宽约8cm,5浅裂,裂片三角表,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显着的细锯齿,上面疏生细刚毛,下面淡绿色,茎上部叶逐渐简化,有短柄或无柄。
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无总苞片;伞辐20~25;小总苞片4~6,线形,短于花柄,小伞形花序有花约20,花柄长4~9mm,粗糙,萼齿细小,不显着,花柱基扁圆锥形,子房疏生短毛。双悬果倒卵状圆形,长6~7mm,宽5~6mm,无毛,棱槽内油管1,其长度为果体长的3/4,合生面油管2。
棒状,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8月,果期10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743页.1477条圆)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0~2200m的高山林下石隙或山坡草丛中。分布于云南、西藏。
采集 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主产于云南。
鉴别
性状 根略呈圆柱形,稍弯衄,有的有分枝,长20~60cm,直径1.5~3.5cm;表面淡黄褐色或棕灰色,有纵皱纹,并有皮孔及须根痕,根头膨大,呈圆锥形,顶端有残留茎基及叶鞘残痕,周围有环纹。质脆,断面皮部白色,月红棕色斑点,木部淡黄色。气浓香,味苦、麻。以条粗、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 根(直径1cm)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窄。韧皮部宽广,有多数圆形或椭圆形油管散在,径向45~56μm,切向104~140μm,周围分泌细胞8~13个,韧皮射线弯曲,宽1~2列,细胞呈径向延长。形成层为2~3列扁小细胞成环状。
大部导管圆形,直径17~10μm。薄壁细胞内含油滴或淀粉粒。粉末:浅黄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多角形或半圆形,直径2~16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5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含黄棕色油滴。网纹导管直径20~120μm。
分泌腔碎片可见,完整者直径64~120μm。木栓细胞多角形,淡棕色。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乙醚冷浸2次,浸提液浓缩至小体积,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丙酮(9∶1)为展开剂,以甲氧基欧芹酚、欧芹素乙、异虎耳草素、右旋前胡甙元、白芷脑为对照。展开后,先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再用碘蒸气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0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