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老蜗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907页(1643字)

【概况】:

异名 青酒缸、野花生、地梭罗(《贵州中草药》),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药手册》),接筋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豆科苜蓿属植物天蓝苜蓿的全草。苜蓿属全世界65种,中国约16种。

原植物 天蓝苜蓿Medicago lupilina L.(M.parviflora Gilib.),又名天蓝(《苏州府志》),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金花菜(云南)。

历史 本品载(《植物名实图考》),谓:“生长沙田塍。铺地细蔓,似三叶酸浆而蔓赭,叶小,根大如指,微硬。”所指系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高20~60cm,疏被白色柔毛。小叶3,宽倒卵形至菱形,长0.7~1.8cm,宽0.4~0.7cm,先端钝圆,微缺,上部具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均被白色柔毛;小叶柄被淡黄色柔毛;托叶斜卵形,长0.5~1.2cm,宽0.2~0.7cm,有柔毛。花10~15朵,密集成头状;后期花序延长呈短总状花序;总花梗长1~3cm;花萼钟状,被柔毛,萼齿5,长于萼筒;花冠黄色,稍长于花萼.旗瓣倒卵形,顶端凹,基部无爪,翼瓣短于旗瓣与骨瓣近等长;二体雄蕊(9+1)。荚果弯肾形呈蹄状,熟时黑色,具纵纹,无刺,被疏柔毛及腺毛。种子1,黄褐色。花果期1~5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76页.图2481)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阴湿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及四川、云南。

。【化学】:

全草含雌激素样成分。

种子含皂甙、半乳-甘露聚糖。荚含油0.8%、硬蛋白类15.66%、纤维素24.6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40.21%[1]。花含Laricitrin(3′-Methoxy-3,4′,5′5,7pentahydroxyflavone)及其5′-O-β-葡萄糖甙,3,5′-O-β-D-二葡萄糖甙、3,5′,7-O-β-D-三葡萄糖甙;另有山柰酚、槲皮素、杨梅黄素的O-葡萄糖甙类[2]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43 [2]CA 1990;112∶175580x

。【药性】:

性味 甘、微涩,平。

《贵州草药》:“甘、涩,平。”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舒筋活络,止咳。

主治 黄疸型肝炎,便血,痔疮出血,白血病,坐骨神经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喘咳。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损伤。” ②《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清热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黄疸型肝炎:接筋草15g,屎花根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贵州草药》:“治黄疸:野花生60g,煨水服。”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头疔:天蓝苜蓿加盐卤捣烂包敷,每日换1~2次。”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蜈蚣、黄蜂、蛇咬伤:天蓝苜蓿,捣烂外敷。”

食疗 ①《贵州草药》:“治痔血或大肠出血:野花生30g.煮甜酒水服。” ②《贵州草药》:“治喘咳:野花生30g,煨水煮蛋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