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花
书籍:中药辞海第一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975页(594字)
【概况】:
异名 芋苗花(《生草药性备要》)。
基源 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芋的花。
原植物 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
余项参见“芋头”条。
。【药性】:性味 《四川中药志》:“平,麻,有毒。”
功效 镇痛,止血,固脱。
主治 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核脱出,小儿脱肛。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隔食,炒用。”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气痛,除湿”。 ③《四川中药志》:“治内外痔疮,吐血及小儿脱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食疗 ①江西《草药手册》:“治吐血:芋头花15~30g,炖腊肉或猪肉服。”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子宫脱垂,小儿脱肛,痔核脱出;鲜芋头花3~6朵,炖陈腊肉服。” ③《四川中药志》:“治鹤膝风:芋头花,生姜,葱子,灰面。共捣烂,酒炒,包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