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子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206页(1861字)
【概况】:
异名 鸳鸯木鳖、水荔枝、合子藤《百草镜》,盒子草《纲目拾遗》,无白草(《上海常用中草药》),黄丝藤、胡篓棵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打破碗子藤(江苏),野瓜藤(江西)。
基源 为葫芦科合子草属植物合子草的全草。合子草属全世界为单种属植物,中国也产。
原植物 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A.lobatum(Maxim.)Maxim.]
历史 合子草始载于《本草拾遗》:“蔓生岸傍,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主蛇咬,捣敷疮上。”《百草镜》载:“治疳积初起”。据其描述,即为现今的合子草无疑。
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有短柔毛。
卷须2歧或单一。叶互生,心状戟形或披针状三角形,长3~12cm,宽2~8cm,边缘有疏锯齿或3~5浅裂。
花雌雄同株;雄花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雄蕊5,分离,花药1室;雌花单生、簇生或为腋生圆锥花序,上部为雄花,基部为少数雌花,子房1室,柱头3。蒴果近中部盖裂,果盖锥形。
种子2~4枚,黑色,有不规则雕纹。花果期7~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3卷,92页,图版29∶1-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或水边。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
朝鲜、日本、印度和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化学】:
种子含脂肪油25~29%,碳水化合物13.28%,灰分2.95%,粗纤维0.89%。
脂甩油为半干性,其中含固体脂肪酸12.78%[1]。
全草含达玛烷型三萜甙;合子草甙(拟)(Actinostemmosides)A,B,C,D,G,H[2,3]。
还有两个新的巴卡烷型(Baccharane)型三萜甙,被称作合子草甙(拟)E,F[4]。
R1 R2 R3 R4 R5 R6
(1) OH H CH3 O-β-GLC CH3 H
(2) H OH CH3 O-β-GLC CH3 H
(3) H OH CH2OH O-β-GLC CH3 H
(4) OH H CH3 CH3 O-β-GLC-α-Rha H
(5) OH OH CH3 O-B-GLC CH3 H
(6) H OH CH2OH O-β-GLC CH3 β-GLC
R1 R2
(7) β-D-Gal-(1→2)-β-D-GLC H
(8) β-D-Gal-(1→2)α-L-Ara OH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63 [2]Chem Pharm Bull 1987;35(2)∶553 [3]Chem Pharm Bull 1987;35(9)∶3870 [4]Chem Pharm Bull 1988;36(8)∶2772
。【药性】:性味 苦,寒。
《本草拾遗》:“有小毒。”
功效 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 肾炎水肿,疳积,湿疹,疮疡肿毒,蛇咬伤。 ①《本草拾遗》:“主蛇咬,捣敷疮上。” ②《百草镜》:“治疳积初起。”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利尿消肿。”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肾炎水肿,湿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