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红对节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383页(684字)

【概况】:

基源 为忍冬科荚蒾属植物桦叶荚蒾的根。

原植物 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V.ovatifolium Rehd.),又名藤草、高粱花(《中药大辞典》),卵叶英蒾(《中国树木分类学》)。

形态 直立灌木,小枝紫褐色。

单叶对生,叶阔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5~8.5cm,宽4~6cm,先端渐尖如尾状,基部圆形,边缘牙齿状锯齿,叶脉上具稀疏的星状毛。聚伞花序顶生,花序径4~8cm,有5~7射出枝;花萼5齿,花冠5裂,雄蕊5枚,较花冠为短;子房下位,被星状柔毛,花柱极短,3裂。核果,红色。花期5~6月,果期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19页.图6051)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中山区的林边。分布于西北、西南及湖南、湖北。

。【药性】:

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涩,平。”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涩,平。”

功效 调经,涩精。

主治 ①《四川中药志》:“治月经不调,梦遗虚滑,肺热口臭及白浊,带下。”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月经不调,梦遗虚滑,肺热口臭及白浊带下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炖肉服,30~60g。

上一篇:红皮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