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红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384页(2311字)

【概况】:

异名 赤曲(《摘元方》),红米(《药材资料汇编》),福曲(《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紫红曲霉(《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红曲科红曲属真菌紫红曲的菌丝及孢子。

原植物 紫红曲Monascus purpureu s Went,又名红曲霉、紫红曲霉、红大米、红糟(《常见与常用真菌》)。

历史 本品首载于《饮膳正要》,云:“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淹肉用。《丹溪补遗》云:红曲米“甘温无毒”。

《纲目》云:“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并对红曲的制造法作了详细介绍。

形态 菌丝体生长在粳米内,使粳米变成紫红色,常称红曲。菌丝体有隔,分枝多,早期白色,成熟后呈紫红色,在分枝顶端产生单个或一短串球形至倒卵形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直径9~11×6~9μm;在有的菌丝顶端还产生单个的球形子囊壳,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无色,直径5~6.5×3.5~5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6页.图2)

生境与分布 为人工培养,在自然界多存在于乳制品中。

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生药】:

制法 选择红色土壤地,挖一深坑,在坑上下周围铺以篾席,将粳米倒入其中,上压以重石,使其发酵而变为红色。

径3~4年后,米粒外皮紫红色,内心亦为红色。若内心有白点,表示尚未熟透,品质较差。

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福建、广东。

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形的颗粒,状如碎米,外表棕红色,质脆,断面粉红色,微有酸气,味淡。

以红透质脆、陈久者为佳。

加工炮制 筛净灰屑,拣去杂质。

红曲炭:将净红曲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为度,喷淋清水,冷却。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

从中提取红、黄色素,可用于食品工业。

通过发酵,从中分离出抗生素Monascidin[1]和Monascidin A[2]及辅酶Q1013]。还提到一种核酸酶的抑制物NMP[4]

参考文献 [1]Plant Physiol 1977;60(4)∶578 [2]J Food Sci 1981;46(2)∶589 [3]CA 1982;96∶ 197883b [4]Agric BiolChem 1981;45(1)∶133

【药性】:

性味 甘,温。

①《饮膳正要》:“甘,平。” ②《纲目》:“甘,温。” ③《本经逢原》:“甘、微苦、辛,平。”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归经 入肝、脾、大肠经。 ①《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太阴经血分。” ③《要药分剂》:“入脾、胃、大肠三经。”

功效 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主治 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 ①《饮膳正要》:“健脾,益气,温中。” ②《本草衍义补遗》:“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 ③《纲目》:“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 ④《本草备要》:“入营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损伤。

” ⑤《医林纂要》:“解生冷物毒。”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消食和胃,活血止痛,健脾,燥胃。主治饮食停滞,胸膈满闷,消化不良,痰多,胃口不开,痢疾,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 ①《本草经疏》:“无积滞者勿用,又善破血,无瘀血者禁使。” ②《本草从新》:“忌同神曲,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能损胎。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摘元方》:“治心腹作痛:赤曲,香附,乳香各等份。为末,酒服。”

单方应用 《百一选方》:“治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脓汁不止:红曲捣罨之。”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红曲,消食健脾胃与神曲相同,而活血和伤,惟红曲为能,故治血痢尤为要药。得降香,通草,鲮鲤甲,没药,治上部内伤,胸膈作痛,或怒伤吐血,和童便服有效;同黄连,白扁豆,莲肉,黄芩,白芍,升麻,干葛,乌梅,甘草,滑石,橘红治带下;同续断,番降香,延胡索,当归,通草,红花,膝,没药,乳香,治内伤瘀血作痛;同泽兰,牛膝,地黄,续断,蒲黄,赤芍药,治产后恶露不尽,腹中痛。” ②赵其光《本草求原》:“粳米饭加酒曲窖造,变为真红,能走营气以活血,燥胃消食。凡七情六欲之病于气以致血涩者,皆宜佐之。

故治冷滞赤白痢,跌打损伤,经闭,产后恶血。”

上一篇:红芋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