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飞廉

书籍:中药辞海第一卷 更新时间:2018-09-27 10:48:34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637页(2868字)

【概况】:

异名 飞轻(《本经》),天荠(《别灵》),飞廉蒿(《千金翼方》),老错(《黑江中药》)雷公菜(《湖南药物志》)。

基源 为菊科飞廉属植物丝毛飞廉的全草或根。飞廉属全世界约95种,中国3种。

原植物 丝毛飞廉Carduus crispusL,又名飞廉(《东北植物检索表》)。

历史 本品《本经》列为上品。《别录》云:“飞廉处处有,极似苦芙,惟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叶又多刻缺,花紫色。”《纲目》载:“飞廉神禽之名也,……此草附茎有皮如箭羽,复疗风邪,故有飞廉、飞雉、飞轻诸名。”观其附图,并对照商品药材,原植物与丝毛飞廉基本一致。中国陕西、甘肃、青海等地作“大蓟”入药。

形态 二年生草本,主根直立或偏斜。茎直立,高40~150cm,具条棱,有绿色的翅,翅有齿刺。

叶互生,下部和中部叶片为椭圆状披针形,长5~18cm,宽1~7cm,羽状深裂或半裂,侧裂片7~12对,偏斜半椭圆形、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或偏斜三角形刺齿;叶向上渐小,最上部叶线状倒披针形或宽线形;叶片表面绿色,有稀疏多细胞长节毛,背面灰绿色或浅灰白色,被蛛丝状薄绵毛,沿脉有较多的多细胞长节毛,基部渐狭,两侧沿茎下延成茎翅。头状花序常3~5个集生于分枝或茎端;总苞卵圆形,径1.5~2mm,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向内渐长,中层线状披针形,顶端长尖,向外反曲,内层线形,膜质,稍带紫色;管状花紫红色。

瘦果长椭圆形,顶端平截;冠毛白色或灰白色,刺毛状,稍粗糙。花果期4~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8卷.第1分册.图版19∶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3600m的山坡草地、田间荒地、河旁、林下。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欧洲、北美、原苏联西伯利亚、中亚、蒙古、朝鲜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茎、叶及花,晒干或鲜用。

药材产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鉴别 茎圆柱形,直径2~10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具纵棱,附有黄绿色的叶状翅,翅有针刺;质脆,断面白色,髓部常呈空洞。

叶皱缩破碎,完整者椭圆状披针形,羽状深裂,裂片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并具不等长的针刺,上面黄褐色,无毛,下面有丝状毛。头状花序2~3个着生于枝端;总苞钟形,黄褐色,直径约2cm,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卷;冠毛刺状,黄白色。气味微弱。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附 同属植物利刺飞廉Carduus acanthoides L.茎部含有降压生物碱飞廉碱(Acanthoidine)和去氢飞廉碱(Acanthoine)。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76

【药性】:

性味 苦,平。

①《本经》:“苦,平。” ②《药性论》:“苦、咸。有毒。” ③《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功效 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主治 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痛,汤火伤。

①《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②《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③《药性论》:“主留血。” ④《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⑤《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⑥《纲目》:“治头风旋运。” ⑦《西藏常用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或为散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得乌头良。恶麻黄。”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萹蓄、凤尾草等,治乳糜尿。

②配金银花、板蓝根,治流行性感冒。 ③配何首乌、生地,治关节炎。

方选和验方 ①飞廉分清汤(云南中医杂志 1988;(2))治乳糜尿:飞廉草50g,萹蓄30g,凤尾草、茯苓、菟丝子、熟地各15g。

水煎服。形体消瘦,头昏耳鸣,腰酸遗精,舌质淡红,脉象细数加金樱子、芡实、女贞子各15g,墨旱莲20g;畏寒肢冷,神疲腰酸,舌质淡,脉细缓,加鹿角胶、杜仲各10g;体倦乏力,纳谷减少,大便溏薄,舌淡白,苔薄腻,脉细弱,加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10g;尿液中出现棉絮状或块状,加六一散、石韦各15g;肉质样块状,排尿不畅,加丹参20g,川牛膝15g;血尿色鲜红,加地锦草30g;血尿色紫暗,夹有紫色块,加红花、当归、桃仁、蒲黄炭各10g;若查见微丝蚴者,配合海群生治疗。 ②飞廉莲子汤(《千家妙方》)治膀胱湿热型乳糜尿:飞廉45g,石莲子30g,淮山药15g。

3味共煎以代茶饮,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 ③《山西中草药》:“治流行性感冒:飞廉花9g或根15g,金银花9g,板蓝根15g。水煎服。”④《黑龙江中药》:“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500g,何首乌90g,生地250g。用酒浸泡1周,每天服30ml。”

单方应用 ①《安徽中草药》:“治神经痛,关节炎:飞廉30g,延胡索9g。煎服。” ②《安徽中草药》;“治痈疖肿毒:鲜飞廉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 ③《湖北中药志》:“治皮肤湿疹,痈疮热疖:飞廉15~30g,水煎服。 ①《湖北中药志》:“治乳汁不足:飞廉根30g,水煎服。” ⑤《千金翼方》:“治疳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4g着病处,甚痛,忍之,若不痛,则非疳也。” ⑥《山西中草药》(续编):“治白带:飞廉根15g,苦荬菜15~30g。煎服。” ⑦《山西中草药》:“(续编):治月经过多:飞廉根或全草30g,茜草30g。浓煎服。” ⑧《湖北中药志》:“治外伤出血:飞廉适量,研粉,撒敷患处。” ⑨《安徽中草药》:“治痔疮:鲜飞廉煎水熏洗患处。” ⑩《安徽中草药》:“治流感:飞廉花9g(或根15g),石胡荽、金钱草各12g。煎服。”

上一篇:山葡萄 下一篇:中药炮制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