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28页(372字)

又名“白戏”,白族戏曲剧种。

流行于云南大理和怒江兰坪等白族聚居区。解放后,在“吹吹腔”和“大本曲”的基础上,吸收民间音乐、舞蹈等发展起来的新剧种。1962年正式定名“白剧”,今日白剧有传统剧目如反映白族历史故事的《血汗衫》,反映白族民间生活的《石三告状》,反映白族民间传说的《望夫云》,有移植汉族的剧目如《长板坡》等,还有新编剧目《红色三弦》、《苍山红梅》等。

唱腔有高腔、中腔、低腔。

板式有导板、滚板、垛儿板、流水腔等。曲牌有山坡、哭皇天、下山、风绞雪等。

唢呐接腔过门较长,这是它的特点。传统唱词多为四句段、八句段、七句段、三句段等,有严格的韵律要求。演出时,白语、汉语混用。音乐有多种调式和旋律风格。白剧形成时间虽短,但已日趋完善。近年又排演了传统历史剧《苍山会盟》等戏,使白剧更臻成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