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45页(266字)

水族头饰。

流行于贵州东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共有五种:一为六七尺长青色和白色土布(由孝帕演变而来)。

包头时将尾端翻上别于头上右侧。多流行于独山、水、周覃等地。

二为三尺黑白方格土布。横搭于头上,吊须垂于两侧耳后。

多流行于雷山、榕江、都匀等地。三为挑花黑毛巾,横搭于头上,两端收束别于脑后。

多流行于荔波、九阡等地。四为长条青布。包头之后,再用白毛巾横搭别于脑后。流行于都匀市王司地区。

五为两幅二尺许青布拼成方巾,缝上带子。包头后用带子缠束。男性多用第一种包头帕,其他四种多为妇女使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