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119页(442字)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在远古为西羌游牧之地,清初为青海蒙古部落驻地。

康雍之时,藏族乘蒙古势力受挫,从海北进驻大通,被清政府安置于今门源、大通、互助三县相连地区,称之为“大通川六族”,即隆旺族、兴族、白化族、归化族、那椤族、新顺族。原散居该地区的蒙古族亦归属六族之内。乾隆元年,大通广惠寺管家曹通温布以功受封为大通川土千户,六族隶之。后曹通温布殁,无嗣,千户世袭权归广惠寺所有,由僧众选任,六族成为广惠寺属民。

不久,藏寺分立,隆旺族随寺析出,故又有“北山五族”之称。乾隆五十二年(1787)统计,五族共480户,民国三十七年(1948)减为214户,驻牧地区主要在今青海海北门源县境内,部分在今大通县北部地区。

民国期间,所居地区已基本垦为农田,藏民由牧民转为农民。据1985年统计,大通县共有藏族19745人,主要分布在向化、朔北两乡和东峡、桦林、窎沟、青山等乡。

因自清政府安置时起即成为寺院属民,现大部分藏民已不知部落,只知寺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