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183页(412字)
佛教对僧侣的教育形式。
佛寺既是供佛礼佛的圣地,又是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中心。傣族男孩7岁左右都须入寺做学僧,接受佛教熏陶。教育内容大多为佛教经典。主要科目有傣文、缅文、泰文、巴利文、佛学、历史、文学、算术等。学僧第一学年先学傣文字母,掌握后教泰文字母,然后是缅文字母,采用同时并进的施教法,期间还学教义、教规和礼仪,并承担打扫佛寺卫生、挑水做饭、劈柴种菜等力所能及的体力活;第二学年内容为礼教方面的经典;第三四学年内容是伦理、道德、哲学、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完成此阶段学业,可根据学僧的学识程度、年龄及志愿逐级晋升僧阶;第五六学年则以学习内容深奥的佛学知识为主,包括药典、星相、语法修辞等。完成此阶段学习、年龄逾35岁者,可升任长老。
19世纪前,佛教僧侣基本上掌握和控制着傣族地区的教育大权,直至20世纪50年代,佛寺教育对乡村和城镇的文化教育事业仍有相当的影响,占有一定地位。
上一篇:佛传本生图
下一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