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反清灭洋起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226页(511字)

清末布依族反帝反封建起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将天主教传入中国,清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847-1849),外国传教士先后进入兴义、兴仁、贞丰、安等布依族地区购置田产、修建教堂;后又进入册亨、望谟境内,采取威逼利诱手段,强迫布依族群众入教;贵阳、安顺、都匀三府所属州县大部分也是他们传教范围。他们在教区内高人一等,凌驾于地方政权之上,任意干涉内政,侵犯主权,霸占田地,剥削农民,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无恶不作,为所欲为。

由于不忍教会的压迫、剥削和传教士的为非作歹,布依族群众群起反抗。光绪三十二年(1906),贵定布依族爱国人士罗发先目睹外国传教士横行乡里,激起满腔怒火,遂与其三个儿子及秀才罗光远密谋起义,于当年九月高举“覆清灭洋”的义旗,正式宣布起义,向平伐进军,准备打击该地教堂,由于清兵有所准备,乃转向高犀头岩,捣毁教堂。

后又攻打平伐教堂不克,又转向都匀捣毁当地洋学堂。后因罗发先及其三子不幸相继阵亡,起义终告失败。

但其“反清灭洋”的义举,给清王朝及帝国主义者以沉重打击,鼓舞了革命人民的志气,相继兴起了反帝反教的起义斗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