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332页(545字)
①羌族妇女常用的一种乐器。
主要用于青年男女传情达意。青年男子为向意中人表达爱情,往往做一口弦相送,以为信物。口弦用外皮较厚、弹性较强的竹片刻制而成。外形似脚踏风琴的发音簧片,较风琴簧长2/3,两端系麻线,扯动麻线,竹簧片即发出声音。
弹奏时,把弦片置于唇间,右手有节奏地扯动麻线,变换口形的大小和口中气流的强弱,即可奏出优美动听的音调。口弦弹奏方便,发音纤细、柔美,流行较广。
②彝族乐器。彝语称“嗬火”。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彝族聚居区。是彝族极其喜爱的乐器。由竹质或铜质有固定音高的簧片组成,竹质的长约10厘米、宽1厘米,形如短剑;铜质的长约6厘米,形如小树叶。簧片上刻有簧舌,用手指拨动簧片的顶端,靠簧舌的振动发音。
一般为二至三个簧片组合而成,也有少则一片多至五片的。吹奏时将簧片呈扇形摆开,左手执琴及唇,右手拇指轻拨琴头使簧舌振动与气息相碰共振发音。
利用口形变化和气息控制调整音高、音色。
音量较小,音质优美,音色柔和、甜美。③布依族乐器。亦为布依族青年传达爱情的乐器和信物。流行于贵州黔西南地区,有的地方叫“盾”。以一块长约10厘米、宽约1厘米的薄铜片,从中间绽裂为簧即成。
吹奏时,贴在唇边,通过气流振动簧片,即可发出和谐柔美的共鸣声。
上一篇:孔雀舞
下一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