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376页(608字)

①云南拉祜族民间传统舞蹈。

于每年春节或重大喜庆日跳。春节的芦笙舞最隆重热烈,从初一跳到初四,初八跳到初九,十三跳到十五,在各寨广场举行,场面盛大。

届时,上午随着“轰!轰!轰!”三声火炮响,宣告芦笙舞会正式开始,附近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涌来。舞场中间置一桌子,上放一坛酒、一箩谷子、两对大糯米粑粑、一块肉、两根甘蔗等,桌下焚一炉香。人们围桌而舞,里圈为领舞的芦笙队,由清一色的男子组成,双手持芦笙边吹边舞,主要靠腿部表现舞蹈动作。外圈多为身着盛装的妇女儿童,手拉手随里圈芦笙队的舞步起舞,或有节奏地跳着简单的三步舞。太阳落山了,火炮又响三声,随之舞会进入高潮,站在边上观望的人们亦纷纷进入舞场。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夜幕降临,一天的芦笙舞会方告结束。②水族的芦笙舞称为苗舞。据说数百年前从苗族那里学来的。跳法与苗族的芦笙舞大体相同。

多在节庆举行。表演时,一般是三男六女。表演者头带银质花,插金毛(可用野鸡毛),身穿古装红色舞衣。

舞蹈开始,表演者两手掌心相向,平置于胸前,向左右交叉跳动,或蹲地左右摆头。舞蹈动作均为四肢。动作大而缓慢。

男子边吹边跳,女子随着芦笙的伴奏起舞。排头吹小芦笙者负责换调,队形随调子的变换而变换,跳完一圈,换一个调。

每换新调子,先由小芦笙引吹,然后大中芦笙相和而舞,最后大筒加入。

清脆、雄伟之声相交,气魄雄壮,节奏突出。常通宵达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