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492页(403字)

西藏寺院宗教舞蹈。

汉译为“面具舞”、“跳神”、“跳鬼”、“傩舞”等。舞时有鼓、钹、唢呐、长号伴奏。舞者均戴形象各异的面具,身穿各式服装。历史悠久,产生于公元8世纪。

莲花生到西藏传法,与本教发生冲突,他便在吐蕃原有的宗教舞、祭祀礼仪等基础上,加入印度的部分密乘舞,改编出吐蕃宗教界和群众都接受的舞,并以此来弘扬佛法。如兽舞、鼓舞等为本教舞,如戴人骨花环的金刚力士舞等为外来成分。

举行羌姆时,先举行牲祭仪式(以物代之),器乐长鸣,接着群神和各种动物出场,由缓渐快舞成一圈。其中有凶神舞、骷髅舞、神舞、神鹿舞、金刚舞、护法神舞等,一段接一段,每个舞蹈均有特定而丰富的宗教内容。

在段与段之间,插空表演摔跤、角斗等嘻戏以娱观众。有时还演哑剧《舍身饲》、《寿星舞》等。最后一场是甲兵驱鬼,即众神兵将象征鬼怪的糌粑酥油制品“朵玛”,押送寺外旷野焚烧,祝来年幸福无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