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木刻版画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650页(386字)
中原的木刻版画,最早于唐宋之间传入西藏。
先是在印刷经书时为之插图,进而发展成独幅的木刻版画。如被称为西藏文库的纳唐寺,1730年由西藏地方政府管后藏事务的官员颇罗鼐主持建立了印经院。当时调集了全藏书法家、画家、刻工,刻版印制经书。经版上除文字外,还有套色版画插图。
木刻版画由于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快速,又可以大量复印,充分满足信徒的需求,因此发展迅速,流传很广。木刻版画的题材内容,主要是佛像,如释迦牟尼佛像、文殊菩萨佛像、绿度母像(西藏尊文成公主为绿度母)、白度母像、莲花生像、金刚持(多吉祥)像、狮虎图等(印有避邪狮、虎、龙马、蝎子或咒祷文之纸旗,置于竹、木杆头,竖立在山头、道口或寺庙旁,保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