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673页(915字)

佤族传统节日。

佤族各地区,新谷成熟时都要庆贺,因各地气候不同,庆贺时间有早有晚。1991年西盟、沧源两个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决定统一以农历八月中秋前后三天为新米节。

该决定经国家批准后,已成为佤族法定的节日,1991年首次在昆明举行了“新米节”盛会。

过去,佤族村寨每当新谷快成熟,寨中头人便召集有威望的老人择吉日过新米节。

节前安排寨中壮劳力修谷仓、补囤箩、修路等。过节当天,寨中找几个身穿节日盛装的小姑娘,背着背包到田地里摘谷穗,并把“谷魂”带回村寨。小姑娘把谷穗交给主祭的头人,用新米煮成肉烂饭。经魔巴祭鬼看鸡卦后,全寨人一起进餐,饭后唱歌、跳舞共庆节日。②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或八月的属日举行,为期三天。届时,各家一早要到田间背回一丛单数连根拔出的稻子。将新谷焙干,捋下谷粒,舂成新米。

用甑子蒸饭时,要先放一层旧米,加一层新米,表示年年有余,岁岁增长。下午,要杀一只公鸡,希望生活像公鸡羽毛一样丰满美丽。各种瓜豆蔬菜都要各取一点尝新,特别要吃一碗竹笋,象征当年的庄稼收成像新出土的竹笋,节节向上。家宴前,先要盛一碗新米饭给吃。

相传在哈尼人还不会开田种地、饮食山果野菜度日时,天神的女儿要求天神把天上的谷物种子分一点给地上的人们,但遭到反对。心地善良的姑娘,为了解救人间的苦难,就悄悄地把稻种带到人间,并教授哈尼人种植稻谷的方法。

这事触怒了天神,把姑娘贬下人间变成一只狗。哈尼人为了永远不忘姑娘的恩德,每逢新米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先添一碗新米饭给她尝新。

拉祜族传统节日,又称“尝新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人们到稻田里掐取早熟的谷穗,烘干脱壳,杀鸡煮新米,将煮出的新米饭先要敬献天神厄莎,然后全家人共食。晚上全寨青年男女,在打谷场燃起篝火,通宵欢跳芦笙舞。传说远古时候,天神厄莎的女儿舂米时洒了几粒在地上,被一只斑鸠啄食。

厄莎降临人间,对拉祜人说:要过好日子,必须学会种谷子,谷种就在天天飞到水塘边喝水的斑鸠的嗉子里。拉祜人根据厄莎的指点,捉住斑鸠,取出谷种播种,于是拉祜山上长出了金黄的稻谷,拉祜人学会了农耕。

为感谢天神厄莎,拉祜族形成了每年过新米节的习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