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738页(695字)

藏族民间传统戏剧,简称藏戏。

藏语称之为“阿吉拉姆”,或简称为“拉姆”,意即仙女大姐。是一种具有剧本、多种唱腔、不同角色、乐队伴奏、伴唱、舞蹈、技巧、不同流派、面具、不同服饰等特点的广场戏。演员除戴面具者外,王子、仙女等仅粉面、红脂,无脸谱。

每出戏均分为3部分:1、温巴顿,意为猎人净地。

着猎人装者边清场边高歌祝福,接着太子上场祈福,仙女歌舞,并介绍剧情。实际上就是序幕。2、雄,意即正戏、正文。随鼓钹声响,各种角色登场表演。

时间可长可短,短者几小时,长者可达2-3天。3、扎西,意即祝福吉祥。向观众祝福,表示演出结束。旧时,戏官向观众募捐并致谢。

藏戏流派主要有白傩派、蓝傩派、江嘎尔派、香巴派、觉木隆派等。其中以觉木隆派最着名,该派虽比其它派形成得要晚,但由于它在唱腔、舞蹈、特技、喜剧表演等方面有较大较多的创新,因而后来居上。

该派民间藏戏队遍布西藏、四川甘孜,还流传到印度、不丹等地。藏戏剧目十分丰富,其中以《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朗萨维蚌》、《卓娃桑姆》、《诺桑王子》、《白文巴》、《顿月顿珠》、《赤美滚丹》、《苏吉尼玛》最负盛名,被称为“八大藏戏”,并成为各派都演、群众喜爱的剧目。传统戏中的伴奏仅一鼓一钹;面具分:深红色表示国王,浅红色表示大臣,黄色表示活佛,蓝色表示猎人,绿色表示女性,白色表示普通男子,黑色表示反面角色,半白半黑表示两面派角色等。自17世纪开始,每年7月全藏区12个着名剧团云集拉萨,为达赖、官员和僧俗表演,形成西藏传统雪顿藏戏节。

自此,每年7月全藏区各地藏戏团除赴拉萨剧团之外,均要在本地演出一个月之久。

上一篇:藏文书法 下一篇:藏学研究通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