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容与而不进兮,淹水而疑滞。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389页(2851字)
【集校】:
《文选》陈本:舡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文选》尤本: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文选》六臣本:容与而不进兮,淹水而疑滞。
洪兴祖: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囘水而疑滞。
校语:疑,一作凝。
江淹赋云:舟凝滞于水滨。
杜子美诗云:旧客舟凝滞。皆用此语。其作疑者,传写之耳。
朱熹: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校语:凝,一作疑。
黄省曾:舩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校语同朱本。
明繙宋本:同尤本。校语同洪本。
朱多煃:舩容与而不进兮,淹囘水而凝滞。校语同朱本。
汪瑗、庄允益:同朱多煃本。
毛晋:同朱本。
刘师培:《原本玉篇·水部》引囘作洄。《文选·别赋》注引回作迴,疑作凝。
《书钞》一百三十七又引作奄迴水以凝滞。据注文似王本当作疑。作凝乃别本也。
陆侃如:王逸训爲“惑”,则古本当作疑。
疑本可训爲止(《尔雅》“释言”注、《仪礼》“乡射礼”注),王注亦未妥;后人不知此义,遂改爲凝。(疑凝二字古通;《易》“阴始疑也”,《释文》云“疑本作凝”,可证。)
徐英:本作疑滞。
王曰:疑,惑也。滞,留也。惑留意不可晓。《文选》作凝滞。洪引江淹赋、杜甫诗证爲凝滞之,当从之。
闻一多:疑与凝通。
《书钞》一三七,《御览》七七〇,《文选》江文通《别赋》注引并作凝。
朱本、朱燮元本、大小雅堂本并同。
姜亮夫:淹回,《御览》七七〇、《书钞》一三七并引作奄迴。
寅按:古字通也。
刘永济:戴氏曰:“疑凝,语之转。”按戴説是,疑当作凝。
沈祖緜:凝,《文选》作疑。
凝爲疑之孳乳,古通用。
。【集释】:
王逸:凝,惑也。
滞,留也。言士衆虽同力引櫂,船犹不进,随水囘流,使己疑惑,有还意也。
张铣:容与,徐动貌。
淹,留也。
回水,回流也。疑滞者,恋楚国也。
朱熹:滞,叶丑亦反。船不进而凝滞,留落之意,亦恋故都也。
汪瑗:容与,不进貌。淹,凝滞貌。
回洄通,古文省耳。逆流而上曰泝洄。
言齐榜击汰,可谓用力矣,然舩犹容与不进者,盖以淹留于回水而逆上之,故凝滞也。三句皆承上上沅二字言之,以见逆流之难耳。旧俱解作眷恋故乡之意,恐未必然。
黄文焕:心急行迟,容与凝滞之况,又添一番牵掣矣。
钱澄之:其旣济鄂渚,舍车登舟之事。
王夫之:容与、不进,沅水滩高,舟不易上也。回水,矶上逆流。凝滞,不行也。
林云铭:方济时,又徘徊一番。
蒋骥:回水,水之湍急回流也。
自方林以下,当复从舟入湘以达于沅,不言湘者,已见上文也。
奚禄诒:滞,叶隘。
容与,从容之貌。回水,洑流也。
戴震:疑,止也。
疑凝,语之转。
陈本礼:此又一幅淸江泛棹图也。一叶孤帆,沙汀夜泊,淹回难进,能不令迁客魂销于江上耶!
闻一多:《説文》“滞,凝也。”
文怀沙:容与,慢慢的。淹,止留。
回水,漩水处。疑滞,就是凝滞,意思是不易运转。(《屈原集》注)
姜亮夫:容与,犹犹豫,不进之貌,详《离骚》篇。〇淹回,犹言儃佪,淹儃一韵之变。
儃佪详前。〇疑滞,两义近之训诂字複合词,止留之也。按洪説疑字,未允。叔师释疑爲惑,可证江、杜自本《渔父》耳,惟疑滞卽凝滞,同音异字,则无疑。《九章》用省文也,叔师以疑滞爲屈子疑惑有还意,失之凿。淹回疑滞,相连成句,二词必相成。此《楚辞》句例,则疑滞乃指水之疑滞,不指人言,疑滞,犹止留之也。亦卽淹回深一层意思也。
至《文选·别赋》李善注引此作凝滞者,唐人习《渔父》者多,偶未细检耳。
慧琳《一切经音义》十八引《考声》云:“沉也,止也”,贾注:《国语》云:“滞久也”,《説文》“凝也”,形声字也,可以互参。〇以上四句言自方林又登舟而西发向沅也。上沅者,尚未至沅而将以沅爲所指之处也。
下枉渚辰阳,卽上沅之所经也。则此盖谓自方林登舟,将经由洞庭以上沅也。省言洞庭,非不经洞庭也。洞庭水大,故需士卒齐吴榜以击水;洞庭水阔,故船容与不进。
儃佪,疑滞也。若实指上沅卽行于沅水,则枉渚辰阳,于程已逆;而齐榜回水,亦言过其量,非其实矣。
(《重订屈原赋校注》)
刘永济:以上四行敍由鄂南行所之地。(《屈赋音注详解》)
胡念贻:容与,舒閑,言缓行。
淹,久。
杨胤宗:步余马兮山,迺写长途风尘劳瘁之景,或濯于淸涧,或憩影于山阿,解我马之羁,使散行息焉耳。邸余车方林者,写客涂之投宿也。若夫残阳鞭影,荒村夜炊,历历如在心目也。
以上叙述陆行光景。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而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俱写水行也。津渡榛芜,寒江湍急,徒增孤臣去国之悲,天地鸿荒之感,故俯波声而歎,闻櫂歌而霑衿也。忽而陆程,忽而水程,其昔年舟车劳顿可知矣。
蒋天枢:回水,旋涡,滩急故流旋。疑,古凝字。
凝滞,舟如定止不前。
吴孟复:容与,徘回。
滞,《周礼·廛人》:“货之滞于民用者”。《周语》:“气不沉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