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11-16 13:12:1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856页(2357字)

【集校】:

洪兴祖: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校语:源,一作凉。

朱熹: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校语:凉,一作源,非是。

黄省曾: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朱多煃、汪瑗:同黄本。

毛晋: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

庄允益:同朱本。

戴震、汪梧凤:同朱本。

校语:凉,一作源,非。

刘师培:《文选》曹植《赠丁仪》注、阮籍《咏怀诗》注、张载《杂诗》注并引作纷纷。

惟陶潜《时兴诗》注引作雰,漱激。

姜亮夫:凉亦源形近字,疑当作浮,后世爲浮源,因源字不可解,遂又易爲凉也。

详注。

苏雪林:“浮源”之源,一作凉。朱熹本作凉。并云源字

于是诸家皆从之作凉。窃意露之爲物同霜一样,乃空中水气遇冷而凝结于草木之上,旣非像雨点之自空而降,也非草木所冒出,但亦不能无源。特其源非江河川泉之有一定,不过浮于空中之水气罢了。屈原对于自然现象了解之深彻,几乎可比美于今日之科学家,故名露水之源曰“浮源”。若改爲“浮凉”则不成话了。凉者不过我们之感觉而已,如何可浮呢?

何剑熏:作凉是,湛露不能言“源”。

日本庄允益本正作“凉”,当据改。(《楚辞新诂》)

【集释】:

王逸:湛,厚也。

《诗》云:湛湛露斯。雰,霜貌也。

言己虽升淸冥,犹能食霜露之,以自洁净也。

洪兴祖:漱,缩又切。

《説文》曰:蕩口也。雰,音芬。

《诗传》:雰雰,雪貌。

朱熹:湛,丁感反。雰,音分,叶孚袁反。雰雰,分散皃。

汪瑗:吸,吞也。湛,清也,汉儒皆解作厚也。

《诗》曰:“湛湛露斯”亦然,朱子从之,非是。浮凉,谓露之清澈,其光若浮而味凉也。凝,谓聚而厚也。霜,露之所结者也。

雰雰,皎洁貌,一曰分散貌。

陆时雍:此真不啻饮水,而无奈婵媛其故宇也。

黄文焕:爲露爲霜,皆秋令所以摧万物。吸之漱之,则不惧其摧残矣。

王夫之:此想像魂游空际,与霜露风虹相爲往来之貌。

林云铭:于天之能养物者,吸而存之。

于天之能物者,漱而弃之。

张诗:口吸湛露,其光若浮,其味甚凉。

漱此露所凝之霜,则雰雰而香洁,其境之清高如此。或者佳人其在兹乎,然终不可见也。

胡文英:而吸露漱霜,可以涤蕩一切思心愁苦矣。《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吸浮凉,漱凝霜,葢亦思心愁苦,焦神内热,而思有以之也。

刘梦鹏:雰,叶音番。吸露、漱霜,寓言所志之洁也。志洁行高,所谓託彭咸之所居者也。

陈本礼:吸湛露,漱凝霜,如得一服淸凉散,将平昔心中所谓如焦如焚者,悉化爲乌有矣。

王闿运:虹蜺邪气,霜露正气,言都彭巫则国脉复氛祲消也。

闻一多:源犹泉也。《九怀·通路》“北饮兮飞泉”注曰:“吮嗽天液之浮源也。

”王以浮源爲飞泉,殆确。《尔雅·释天》“甘露(今作雨,从《论衡·是应篇》引改)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此古称露爲泉之证。嗽,吮也(玄应《一切经音义二》引《三苍》)。

文怀沙:湛露,浓厚的露水。浮凉,淸凉。凝霜,浓霜。雰雰,形容向下飘落的样子。

(《屈原集》注)

黄孝纡:凝霜,凝结的霜华。

姜亮夫:此言从彭咸居后之事也。浮源,源一作凉,皆不可通;凉源又一字之,疑本作浮浮,与下句霜之雰雰对文。浮浮者,言露浓重之像,《诗·江汉》“江汉浮浮”,传“衆彊貌”;《诗·角弓》“雨雪浮浮”,传“犹瀌瀌”;是也。

沈祖緜:段玉裁以雰媛爲古合韵。朱骏声未举。雰以纷爲之。《诗·小雅·南山》:雨雪雰雰。

《白帖》引《诗》作纷纷。又雰读若翻。《家语·致思解》:旌旗缤纷。《説苑·指武篇》:旌旗翩翻。纷翻,声之转也。

苏雪林:湛露,晶莹明澈之露。《诗》:“湛湛露”。

吴孟复:浮源,卽清源。

《远游》:“轶迅风于清源”,《文选·思玄赋》“余且沐于清源”,《章句》:“谓八风之藏府”。

蒋天枢:吸,微吮之。浮,轻也。漱,盈口貌。

凝,古冰字,凝霜,冰霜。雰雰,坠落貌。

始欲少吸湛露之轻凉,入口乃如冰霜之寒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