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989页(3259字)
王逸:《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爲。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
李周翰:原往太卜之家,卜己宜何所居,因述其词。
朱熹:《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哀悯当世之人习安邪佞,违背正直,故阳爲不知二事之是非可否,而将假蓍龟以决之,遂爲此词,发其取之端,以警世俗。
説者乃谓原实未能无疑于此,而始将问诸卜人,则亦误矣。
汪瑗:卜,谓卜占也。
居,犹处也。谓占卜其所处事务吉凶之宜也。盖撮通篇之大旨,以立题名。王逸曰:“屈原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爲。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朱子曰:“屈原哀悯当世之人习安邪佞,违背正直,故阳爲不知二事之是非可否,而将假蓍龟以决之,遂爲此词,发其取之端,以警世俗。説者乃谓原实未能无疑于此,而始将问诸人,则亦误矣。
”祝氏曰:“此原阳爲不知善恶之所在,假託蓍龟以决之。居,谓立身所安之地。”洪景庐云:“自屈原假爲《渔父》、《卜居》问答之后,后人悉见规仿。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扬子云《长杨赋》以翰林主人、子墨客卿,班孟坚《两都赋》以西部宾、东都主人,张平子《两京赋》以冯虚公子、安处先生,左太冲《三都赋》以西蜀公子、东吴王孙、魏国先生,皆蹈袭一律。观此则知词赋之作,莫不祖骚矣。”瑗按:此篇王逸以爲实有是事,朱子以下以爲实无是事,俱未尽善。
瑗尝反复熟读玩味指归而窃评之,以爲屈子于是非可否二者之间无疑于心,而必不卜之于神明,其説尚矣。仅观太卜氏姓名具载,非若乌有先生、亡是公悬空假託之类也,亦明矣。夫所谓郑詹尹者,其或当时之隐君子,如严君平之俦欤?观屈子所问之词,似以詹尹爲知己者,而詹尹所谢之词,似亦爲知屈子者。
其或当时寻访谈论间偶及此事,而屈子遂述其问答之意,以成此篇也。若以詹尹比之于《子虚》、《上林》等号,恐非也。
呜呼!詹尹得附《楚辞》之末而流传千载,幸亦大矣。
陈第:旧説谓原悯世之远正习邪,故假卜以警俗,非真有宜而问也。愚按《离骚》:“索藑茅以筵篿兮,命灵氛爲余占之。”又曰:“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皆卜居之意。原犹以爲未尽也。
故八设条目,以行之必不能胜,事之必致相反者,决去就,定从违,且以见己之廉贞,不以见弃而悔改也。嗟夫!物各有性,人各有天;松柏桃李,不可转移;君子小人,岂能反覆。龙逢、比干,固不以利禄刑杀而易其操;飞廉、恶来,亦岂以齿利剑沉九族而灭其趾。故数有所不逮,君子安之于数也;神有所不通,君子不要之神也。
卜居之旨远矣。《语》曰:“道不同不相爲谋。”又曰:“匹夫不可夺志也。”然哉,然哉。
周拱辰:古人登庙而卜,归其智于祖也。明德之不惜,而夫身以爲先人辱,鬼之所弗许,亦原之所不敢出也。且夫国有老成,以其身备国之蓍龟,而假蓍龟以免乎君听之谓何?使其进退之谷也。宜岸宜岳,君子以是悲握粟之穷矣。
陆时雍:天不可问,问之筮龟。
颠厥玄黄,其谁与窥?呜呼嘻嘻!
王夫之:《卜居》者,屈原设爲之辞,以章己之独志也。
居,处也,君子所以处穷,信诸心而与天下异趋。澄浊之辩,粲如分流;吉凶之故,轻若飘羽。
人莫能爲谋,鬼神莫能相易。恐天下后世且以己爲过高,而不知俾躬处休之善术,故託爲问之蓍龟而詹尹不敢决,以旌己志。
因穷弇娿病之国之情状,示憎恶焉。
而王逸谓其心迷意惑,不知所爲,冀闻异策,其愚甚矣。
林云铭:蔽障于谗四字是一篇之纲,盖惟蔽障,所以三年不得复见也。灵均爲国之忠,立身之洁,滨九死而不悔,岂有此吉凶去从之问,但以竭智尽忠,上不见察于君,下不见谅于俗,无处告语,故劈空撰出问卜公案,以爲借龟策之陈词,庶几可质诸鬼神,以自白其廉贞,此无聊之极思也。
中段八个“宁”字、八个“将”字,语意低昂,隐隐可见。末发感慨一段,明知其当爲廉贞,不当爲溷浊。
无奈举世颠倒,动得悔尤,难甘默默,只得多此一问。然世亦无许人悖道求合之鬼神,詹尹释策,所谓卜以决疑,不疑何卜者也。
篇中计八易韵,亦骚之遗音。
蒋骥:居,谓所以自处之方。
以忠获罪,无可告诉,託以号之。其谓不知所从,愤激之辞也。
〇《卜居》本意,盖以恶既不可爲,而善又不蒙福,故向神而号之,犹阮籍途穷之泣也。王叔师谓决之蓍龟,冀闻异策,固爲太愚,《集注》以爲哀悯世人,而设此以警之,亦非切论。
屈复:三闾忠而见放,彭咸自矢,不疑何卜哉?然默默而已,其谁知乎,其谁语乎?其鬼神乎?此卜居之所以作乎?
胡文英:当怀王时,在郢都作也,故有太卜之官,及事妇人语。然则何以曰放?盖始在国中任政,后出爲都,无事则不能见君,有似于放,故曰放也。
未尝去位爲民也。若已去位爲民,则不得见乃其理也,何庸卜乎?且曰“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不过爲“蔽障于谗”而借以抒愤耳。
陈本礼:《卜居》变“兮”字爲“乎”字,极骚体之变,实前所未有。
其问卜之辞,不过欲明己之廉贞,并借以讥当世之事。妇人者,前后隐跃其辞,而中间哫訾突梯,特用两长句见意。妙在全作滑稽语。
而詹尹之释策,亦不明言其故,但答以“用君之心”二语,正机锋相对,笔如虬龙,夭矫不可羁勒。
王闿运:此篇在怀王薨后。
顷襄定立,悉还前放逐诸臣,而原以名德见重,有复用之,故自明其不能随俗取富贵也。
姜亮夫:居谓自处之方。卜者借于龟蓍,以决疑也。屈子以博闻强识之才,而主持类于巫史之职,则出处本可自裁,而稽疑亦能自理,则卜之他人,岂尚有可説。此盖与《离骚》之取决巫咸同其用意,其谓不如所从,则愤激之辞耳。朱熹云:“屈原哀悯当世之人,习安邪佞,违背正直,故阳爲不知二者之是非可否,而将假蓍龟以决之,遂爲此词,发其取之端,以警世俗。
説者乃爲原实未有无疑于此,而始将问诸卜人,则亦误矣。”最爲通説。此文之作,盖有切望于国俗之一改,政事之一新,不胜其情愫之幽缪。当稍后于《离骚》作时。
蒋天枢:《卜居》与《渔父》皆用假设问答形式,以申明己之志行,而补他所未及。倘事故发生之程序言,《卜居》应作于去陈之前,与《离骚》之写作同时;以写作动机言,《卜居》当作于《九章》之后,与《渔父》约略爲同时。
盖死志已决之后,于去陈前己所经历,虽已着之于《九章》,犹恐有所未喻,故复託之于《卜居》以明之也。
王泗源:《卜居》与《渔父》,都是楚国遗製,作者失名。王逸以爲都是屈原作。从本文叙述语句看,非屈原作。
内容,洪兴祖以爲“《渔父》皆假设问答以寄意耳”,是。这二篇,散文用韵,是楚辞的变体,爲后世散文用韵之先声。语言畅美,设喻贴切,音节谐和,文学手腕很高。
汤炳正:《卜居》爲屈原所作。
屈原被顷襄王流放已逾三年,对于楚国逸佞得意、忠贤遭祸的现实愈益愤懑,因而假设问答,将批评与赞颂的思想、行事并列提出,对自己的处世原则进行了重新的评估与审视。由于问答的对立面是占卜之官,因而取名“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