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言与行其可迹兮,与貌其不变。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7:57:5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291页(1951字)

【集校】:

洪兴祖:言与行其可迹兮,与貌其不变。

朱熹: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其不变。

黄省曾:言与行其可迹兮,与貌其不

明繙宋本:言与行其可迹兮,其不

朱多煃、毛晋:同洪本。

汪瑗: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庄允益:同汪本。

姜亮夫:,卽貌象形字;作貌,则加声符(豹省声);后衍或亦字也。惟本形应作,今作,形小

。【集释】:

王逸:出口爲言,所履爲迹,志愿爲情,顔色爲貌。

变,易也。言己吐口陈辞,言与行合,诚可循迹。情貌相副,内外若一,不变易也。

朱熹:行,下孟反。

言人臣之言行旣可蹤迹,内情外皃又难变匿。

汪瑗:言,出诸口者也。

行,措诸身者也。可迹,言言行皆有踪迹,明白可据而考也,其与诳言诡行而神出鬼没者,异矣。情,蓄于内者也。貌,形于外者也。

不变,言情貌表裏如一,而始终不变也。其与厚貌深情而朝更暮改者,殊矣。

此屈子自言己之事君,其忠诚如此。

黄文焕:抑吾之待知,岂有难知哉?言行可以踪迹,貌无可变匿。

王夫之:不变,有诸中者,必见诸外,无变易也。卽迹徵心,考言询行,察貌知,贤姦易辨,其则不远也。

陈本礼:此亦五帝语。上章讽楚怀之不明,此讽其不察。有臣如原,不能迹其言行,证其情貌,而相之也。

王闿运:情,诚。

,僞也。不变,易知也。

闻一多:《汉书·功臣表》注:“循实而考之曰迹。”《淮南子·齐俗篇》:“言与行相悖,情与貌相反。”言行情貌,两两对举,例与此同。

黄孝纾:迹,足印,引申爲印证,也就是循实考覈。

茂元:迹,脚印,引申作爲一切事象。,指中

吴孟复:言行,这是泛论,亦兼自指。迹,《周礼·地官·注》:“迹之言迹知鸟兽处。”《后汉书·儒林传·注》:“犹寻也。”情,内情,亦卽实。

王(逸)亦未尽得解,因爲文始开端,尚未到作结论时,这里主要是泛论,意谓人的言行是可以循迹以查的,有诸内必形于外,正是要求“参验而考实”的意思。

王説是言外之意,存备参考。

蒋天枢:可迹,言己之言行蹤迹皆可查察,有否如谗人所诬构者。下文卽言己过去言行之情貌,与《离骚》所言互相发。

汤炳正:从屈赋此言,可知屈子是主张情与貌的统一论者,跟当时韩非子片面强调“情”而反对“貌”的论点是不同的。如《韩非子·解老》有云:“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金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下文又云:“实厚者貌薄”,又云:“处其厚不处其薄者,行情实而去礼貌也。”不难看出,韩非是把人的内美与外美放在互相对立的地位,甚至认爲“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但是,这种美学观点,跟屈子是相反的,因爲屈子是强调内美与外美的统一,认爲“纷吾旣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态)”(《离骚》),亦卽他在《惜诵》里所谓“情与貌其不变”,王注所谓“情貌相副,内外若一”。但更重要的是,屈子的这种美学观,并没有把内美与外美等同起来,而是主张内美是第一性,外美是第二性,内美决定外美。正如《思美人》中云:“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因此,他非常强调“情”“质”美,而深以“怀情抱质,独无匹兮”自许(《怀沙》)。而且他在跟小人鬬争时,也曾经清楚地看到羣小们“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僞之可长”。外饰是决不可能掩盖内丑的。这都是在首先承认内美的基础上提出的。屈子这种美学观点,较之韩非的片面强调内美、反对外美的观点,更爲进步得多。(《楚辞类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