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步余马兮山,邸余车兮方林。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04:5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381页(6543字)

【集校】:

《文选》陈本:兮山,低余车兮方林。

《文选》尤本:余马兮山,邸余车兮方林。

《文选》六臣本:余马兮山臯,低余车兮方林。

洪兴祖:步余马兮山,邸余车兮方林。校语:邸,一作低。

邸,典礼切。低无舍义。《风赋》云:邸萼叶而振气。注云:邸,触也。

朱熹:同尤本。校语:邸,一作低。説见《招》“轩輬旣低”下。

黄省曾:余马兮山,邸余车兮方林。

明繙宋本:同尤本。校语同洪本。

朱多煃、汪瑗、庄允益:同黄本。

毛晋:步予马兮山皋,邸予车兮方林。

胡克家:袁本、茶陵本邸作低。案:《楚辞》作低。

洪兴祖本作邸,云邸一作低。《补注》以爲低无舍义,非也。

《广雅·释诂》四:宿次低,舍也。洪失之未考。袁、茶陵二本无校语。善引逸是低字。

五臣亦同,尤延之乃改邸耳。

闻一多:此非乱词,不当于句中用兮字。二句疑当作“步余马于山皋兮,邸余车乎方林。”《离骚》二句连用介词时,每上句用于,下句用乎,(详《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条)此或同然。

沈祖緜:俞樾以邸爲榰,亦非也。低《説文》无,卽氐之假借,与氏异。

后之读者,氏氐二者声异而形似,未加以分辨,混而爲一矣。《説文》:抵,侧击也;抵,挤也。

邸当爲抵。

《广雅·释诂》一:抵,至也。《史记·始皇本纪》:抵九原。《汉书·李陵传》:抵山谷。

皆当训至。邸,《説文》:属国舍也。义不相属。

王泗原:只此一韵,不成一。且上济江湘,乘鄂渚,下上沅,又下发枉陼,宿辰阳,不畏僻远,又下入漵浦,才説儃佪不知所如。可见一路遵水道前行。

在这裏不当步马山皋,邸车方林,像“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那样。这二句衍。

。【集释】:

王逸:邸,舍也。

方林,地名。言我马强壮,行于山,无所驱驰。我车坚牢,舍于方林,无所载任也。

以言己才德方壮,诚可任用,弃于草野,亦无所施也。

吕延济:低,下也。言马壮车坚,弃在山野,喻才行方美,不被任用也。

朱熹:邸,丁礼反,至也。

林兆珂:马行山,车舍方林,时将由陆而舟行也。

汪瑗:步,行也。

邸,王逸曰:“舍也。”是矣。朱子曰:“至也。”亦是。盖邸抵可通用。

洪氏曰:“邸无舍义。”引《风赋》曰:“邸华叶而振气。”注曰:“邸,触也。”未之思矣。夫邸、抵、觝,古多通用。而古人名所居之处爲邸舍久矣,孰谓邸无舍义也。

一又作低,朱子谓如《招魂》“轩輬旣低”之低,非是。二句盖谓行于此而止于彼,如《离骚》“步余马于兰皋,驰椒丘焉止息”之意也。

方林,犹言广林也,旧解爲地名,非是。以上山皋照之,可见也。

或曰,《尔雅》曰:“野外曰林”。亦通。上曰步,下曰邸;上曰马,下曰车;上曰山,下曰林,参差互文耳。盖谓乘此车马,驱驰于山林之道间也。

《楚辞》此类甚多,读者须以意会。此承上章旣渡江湘而言。

南夷莫吾知,而屈子长往之志决矣。又复回顾而太息,若不忍去者,何也?旣不忍去矣,又驰车马而不少息者,何也?盖不忍去者,屈子之本心,忠厚之至也。

而决去者,不得已之至情,保身之哲也。二者固并行而不背也。上章言江湘,由水路而进。此章言车马,由陆路而进。

上二句还属上章意。或曰,乘鄂渚而反顾二句,谓己徘徊江上,有感于道路风景之殊,歎其不见知于世俗耳,无不忍去国之意。不忍去者,固屈子之本心,而此篇方道其隐遁之决,而通篇絶无一句留恋之意。

古人作文,篇各有旨,奚必拘拘于此?前人谓注杜者,篇篇句句字字解爲忠君爱国之意,则杜诗扫地矣。

《楚辞》亦然。瑗按:或人之説亦甚有理,故附録之。

黄文焕:步马邸车,又徘徊而未卽济焉。山方林之间,添一番牵掣矣。

钱澄之:鄂渚反顾,是将济之时,步马邸车,犹未卽济也。

王夫之:步,解驾使散行也。邸,阁而之,不用也。方林,方丘树林。

原旣不用,退居汉北,至是迁窜江南,故乘车而东南。行至于江夏,山川相,车不可行,将舍车登舟而南。今北往襄德者,自汉口陆行,舟车各从所便也。

旣至鄂渚,登黄鹄之矶而西北望。

时方秋冬,风自西北来。临风回眺,故国杳在天西矣。

张诗:乃步马于山,舍车于方林焉。盖秋冬之风,凄冽之气也。以比楚国政事日坏,风俗日衰,故顾之而歎,不忍骤去也。

蒋骥:邸,与抵同。

《史记·河渠书》:“西邸瓠口爲渠”是也。此又舍舟登陆也。

今自武昌陆行,过咸宁蒲圻至岳州,凡五百里。

奚禄诒:步,缓行也。

邸,寓也。

方林,楚地名。

胡文英:方林,卽今岳州府方台山也。

刘梦鹏:邸,止车也。

陈本礼:一幅秋山行旅图。

胡濬源:此济湘后所历历。

王闿运:邸,抵也,不行也。方林,葢方城之野,野外谓之林。爲人所尼谋不得用,又被谗闲,重迁沅也。

沈德鸿:自“旦余济乎江湘”至此句,似屈原此行已涉江,舣舟鄂渚,自是循大湖东边,陆行至方林,复乘舟上沅也。

以下盖记“上沅”以后之行程。

徐英:王曰:“方林,地名”而未明何所。

予案:在鄂渚西南、洞庭东北耳。

闻一多:邸一作低,案读爲抵。

《説苑·臣术篇》“道狭,下抵车而待之。”卽榰车也。

《説文》坻,重文作。又“轫,榰轮木也。”字一作脂,又作指。《诗经·何人斯》“尔之亟行,遑脂尔车。”《韩诗外传》“指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以上榰车説本俞樾)

饶宗颐:方有溥义,故城之大者谓之方城,而其山曰方城山。

林之广布者谓之方林。氾、範、方音同通假,故方林亦称範林,亦称氾林,方林本爲通名,卽凡林木氾滥布衍者可有是称。故崑仑、苍梧、狄山、三桑间皆有之,其初非专有之地名也。《涉江》方林从其对文山言之,但指广林而已,未必爲地名;若乎求其所在,则以《海内南经》之“氾林”当之最合。

文怀沙:步余马兮山,放开我的马,让牠在山上的水边慢步。邸,放下或停留的意思。(《屈原集》注)

高亨:山皋,卽山边。

姜亮夫:马兮兮字,作于字用。

然以屈赋例之,非韵句,句中不用兮字;则此疑作“于”;兮于双声而又叠韵,音小异耳。〇臯,《楚辞》臯字全爲泽字之譌。《楚辞》臯字凡十余见,字皆作臯,依俗写也,本当作皋。统观诸字之义,曰“山皋”“江皋”“九皋”“皋兰”“兰皋”,皆爲泽字之形

《前汉·地理志》:“河南郡成皋县,河内郡,平原县”。《后汉·郡国志》“河南有成睪县,河内有平睪县”在《前汉书》用皋字,《后汉书》用睪字,皋泽古音义通,《毛诗传》训九皋爲泽,《水经注》:“颍水东南逕泽城北,卽古城皋亭”。又《史记·天官书》:“黄海”卽“黄泽”是也。《左传》“皋门”作“泽门”亦犹是,但宋之泽门,卽《孟子》所云垤泽之门,杜氏所云东城南门(见宫室图)。《诗》鹤鸣于九皋,《招魂》:“皋兰被径”,《上林赋》“亭皋千里”,《洛神赋》:“尔迺税驾手兰皋”,传注皆训皋爲泽,自汉以来皆然,则泽之皋,盖始于《诗》以来矣,而汉人承袭用之。《荀子·正论》曰:“曼而馈,代皋而食,雍而彻乎五祀。”皋原作睪。杨注:“皋盖香草也,或曰读爲藁,卽所谓兰茝本也,或曰:当爲泽,泽兰也。《旣夕礼》‘茵着用荼实绥泽焉。’”俗书泽字作水旁睪,卢文弨曰:“睪本作皋。”《史记·天官书》其色大圜,黄滜,卽黄泽,郝懿行曰:“睪卽皋字,下云:侧载睪芷,盖皆香草。”洪颐煊曰:“《淮南子·主术训》:‘鼛鼓而食,奏雍而彻’与此上下文义同,鼛皋古字通用。”刘台拱曰:“代睪当爲伐鼛。”《主术》所注引《诗》:“鼓钟伐鼛”,王念孙曰:“《淮南》本亦作伐鼛而食,与奏雍而彻对文。《淮南》卽本之《荀子》。”牟廷相《雪泥书屋杂志》云:“以《淮南》证之,和《荀子》所説,始馈则奏曼歌,方食则伐皋鼓,将彻则歌雍诗,盖古天子之礼,每食如是也。杨注皆非,今据《淮南》改正,无可疑也。下句五祀字当连上句,杨倞断句亦非。

《淮南》言:‘鼛鼓而食,奏雍而彻,已饭而祭竈行’言竈则户、门、中霤可见矣。何爲非此五祀,五祀卑而天子尊故也。

饭而后祭之,言此者,所以见天子至贵也,若郊禘、大祀、天、帝、祖、宗又尊于天子,安有已饭而后祭者哉,杨倞荒谬无意思,未可以读书也。

”云云。

按皋泽二字,者至多,不可胜数,不仅此也,卽皋字书法,在东汉时已至纷乱,《后汉书·马援传》曰:“交趾女子侧贰反,玺书拜援伏波将军。”章怀太子注:引《东观汉记》曰:“援上书:‘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嚮,城皋令印皋字爲白下;丞印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卽一县长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

符印所以爲信也,所宜齐同。’荐晓古文字者,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考皋与泽古形可相乱,古从“”之字,或省作“”,若“白”而幸以下则与本又絶相似,故其形可绎爲睪,卽顔之推《书证篇》所谓皋分泽畔,而《水经·颍水注》亦言皋泽字相近,皆此之由也。庐文弨云:“《后汉·马融传》皋牢山,章怀注:皋牢,犹牢笼也。引此,作皋牢。”郝懿行曰:“案干禄《字书》:‘睪,俗皋字’盖皋俗作皐,譌转爲睪[按,原书作“睾”,应作“睪”],又复加头爲睾,以别于睪[按,原书作“睾”,应作“睪”],此正如汉成皋印又作白下人,人下羊,又作白下羊,展转增益,卽此类也。皋韬爲覆冒之意,故皋牢亦爲牢笼,皆双声叠韵字也。”考“睾”字由来已久。曹大家言:“睾子佐禹。”《顔氏家训》:“皋分泽片”。盖此俗字起于六朝以前,《荀子·王霸》:“睾牢天下而制之”王念孙曰:“此字《困学纪闻》已辩之矣,然其音与义,皆决无相通相借之理。以义言:则凡从皋之字,皆与泽无关,而多高、太、昊、昦之义。

又与爲一字之分化,《荀子》言皋昦广广等,卽以后世偏旁例之,、嵲、槔、鷎与泽、峄、择、鸅音义,皆无丝毫相涉之迹,羊益切,又尼辄切,伺视也,其字从自,从羍,羍亦音聂,其音义亦与皋大异。皋本皋气,皋白之进也,从本。

(土皋切)从白。

”朱骏声未能深知皋泽之不可爲一字,而反增注云:“当训泽边地,从白,白者日未出时,初生微光也。旷野得日光最早,故从白,从本声”云云,盖不思之甚矣。(按朱説实啓之自王观国《説林》,其言云:“皋之爲义,泽也。因其有泽之义,故变睪爲皋,以泽字从睪故也。”云云,因果颠倒,亦已甚矣。)更深考之,则今《説文》有五字,实相关涉。曰本,(《广韵》上皋切)皋卽从白,本声,故皋训白之进,取日与本相结合也。又字与大相结合也,故曰大白,按《尚书·多士》:“配天甚”,章太炎先生《尚书》定本云:“《説文》古文以爲泽字,薛所据本,凡传读爲泽者,经悉书,盖东晋本依三体石经而作也,然此字,实不当读泽,传云:‘无不配天,布其德泽,’必增布字,始可通,非经旨矣。按《説文》“,大白泽也”,大白泽,卽弥望皓旴之泽,《小雅》‘鹤鸣于九皋’传云:‘皋,泽也。

’皋亦字,引申则爲泛言大白,其孳乳爲皋爲皞,《説文》:‘皋气,皋白之进也’、‘皋皓旴也’‘配天其’谓天之光明然,配天者,亦光明然也。下云:‘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罔显于天,正与配天其相反。按今本《説文》大白下增一泽字,实爲説,段玉裁已删之是也”。

(得章先生説,可爲定论,故余从段章説,而不取于今本《説文》。

)是则今本《楚辞》“江皋”“山皋”“九皋”“皋兰”“兰皋”诸皋字之作泽解者,皆泽字之,应全爲改定。然则皋之本字当云何,此虽泛出本书之外,亦不可废者也。

按林义光《文源》有云:“《説文·介部》大白泽(段校删此字)也,从大,白,古文以爲泽字,金文则以爲斁字,如无鼎云:‘无之馈鼎’又毛公鼎云:‘皇天,临係我有用’当读爲泽同从睪得声,古可通用。‘无鼎’上从白,与许书正合,毛鼎日作,字之省变,下并作矢者,又大之变也”云云,説字形确有可取,按“无斁”卽“无射”,谓无厌足也。厌足义与高大通矣。〇方林,以下文经历之路綫审之,则当于岳州之间求之。

(《重订屈原赋校注》)

马茂元:邸车,犹言拦车,指车而不用。方林,地名。

大槪在长江北岸。

刘永济:王氏《通释》、戴氏《音义》,皆以屈子由陆南行入湘,较叔师以马车喻己才德之説爲长。此篇所述行程,由鄂渚陆行至洞庭,再乘舲船溯沅湘而西上,枉陼,宿辰阳,以抵沅西之溆浦,皆至明晰。惟出皋方林,非可指实。戴氏《通释》曰:“鄂渚,在今湖北武昌府江夏西江中,黄鹄矶上三百步。枉陼,今在常德府武陵南,辰溪之阳。

溆浦,在今辰州府辰溪南。”(《屈赋通笺》)

苏雪林:方林,笔者认爲此乃小地名,不见舆地志。

杨胤宗:《招魂》之南征,与《涉江》疑爲同一年事。屈子始发陵阳,陆行南抵庐江,复买舟沿江而西,是《招魂》所云贯庐江也。其时爲冬暮春初,故又曰:献岁发春也。舟次鄱阳之北,而济大江,是名《涉江》所由来也。

呜呼!溯江西迈,夕景欲沉,载寤寐之乡心,哀离阔之云树,九年凉燠,逐臣老矣。乘鄂渚反顾陵阳,萧散闲云,其谁爲侣也?遨神于渚沚,息心于严岫,风吹衣袂,犹似故国秋冬焉。

吴孟复:山皋,《汉书·司马相如传·注》:“皋,水边地也。”山皋似指山水之间,卽《离骚》“步兰皋”“驰椒丘”之意。方林,王谓地名,按“山皋”显非专名,则“方林”亦不当爲专名。《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注》:“方中,陵中也”。

又《广雅·释诂》:“方,大也”。义皆可通。

此两句先言陆行,言由鄂至湘。

蒋天枢:臯,山下水泽旁高地。

方林地名,不详今爲何地,当去洞庭湖不远。疑原渡江沿东岸取陆路南行,及入湘达洞庭湖畔后,放马邸车,始乘舲上沅。

何剑熏:方林与上文山臯相对。山臯非地名,则方林亦非地名。方廷珪释方林爲林之四围丛聚者,以方林非地名,是。

唯以方从四方立义,非是。

《广雅·释诂》:“方,大也。”大与长义仍。长城,他国名长城,楚曰方城。郦道元《水经·潕水注》引《郡国志》曰:“叶县有长城,楚曰方城”。

方城犹长城。故此方林可释爲大林或长林。(《楚辞拾瀋》)

金开诚:方林,不详所指。与上句“山臯”相对,是泛指丛林、树林之类。

以上二句説:让我的马在山湾裏漫步缓行;把我的车停在树林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