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18: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546页(3908字)

【集校】:

洪兴祖: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校语:嵬,一作

朱熹、黄省曾、朱多煃、汪瑗、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

校语亦同。

胡文英:此二句疑应在“泝江潭”句下,“狂顾南行”句上。

刘师培:《原本玉篇·山部》引作轸石崴嵔。

姜亮夫:《原本玉篇·山部》作崴嵔。又嵬字洪引一本作,寅按:此俗譌字也。

沈祖緜:段玉裁曰:愿进古合韵。

朱骏声曰:愿进转音。按蹇吾愿兮义不可解。当作蹇吾轸兮方允。

《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注:轸,痛也。《怀沙》:郁轸兮。注:轸,痛也。

《惜诵》:心郁轸兮。注:轸,隐也。轸石之轸,涉下而譌入。轸石疑作方石,或作磐石。王注云:方也。疑是正文而入注。《广雅·释诂》一:方,大也。轸石,疑大石也。

或作磐字。《易·渐》:鸿渐于磐。

磐石,卽大石也。轸进乃韵。

王泗原:洪《考异》:嵬一作。注云:“音淮。

”《广韵·皆韵》有字,户乖切,解云:“崴,不平皃。”并无其字,是涉褢字而,上面的亠成山。《説文·衣部》:“褢,袖也。一曰:藏也。从衣,鬼声。”与训侠之褱本是一字的二形。

説怀袖,怀抱,都是这个(褢)字。则嵬下加半衣,不成字了。

崴嵬的嵬也不当是褢。《广韵》及洪説均

。【集释】:

王逸:轸,方也。

故曰:轸之方也,以象地。崴嵬,崔巍,高貌也。言己虽放,执履忠信、志如方如,不可转。

行度益高,我常愿之也。

洪兴祖:轸石,谓石之方者,如车轸耳。《集韵》崴音隈。

嵬,吾囘切。又崴,乌皆切。

嵬音怀。崴嵬,不平也。

一曰山形崴。旧音委谁切,音淮。

朱熹:愿,叶靳反,或如字。轸石未详。

汪瑗:轸,转动也。崴嵬,巨石貌。《》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则石之可转动也久矣。

黄文焕:遡流之后,继以登山,陟彼崔嵬。高视一世,吾愿其在斯乎?轸石者,欲驾车登山也。

王夫之:轸,视也。蹇,语助辞。

钱澄之:此章《集注》未详。按轸石句,似皆舟行时所见。

蒋骥:崴,(音)威。轸石,方崖也。

《九怀》“覩轸邱兮崎倾”意与此同。

奚禄诒:崴,音歪。嵬,音危。轸,车后横木。

石,山石。蹇,啬也。

戴震:轸,戾也。戾石者,戾裂之石。

胡文英:轸石蹇愿,亦予欲望鲁龟山蔽之之意也。

刘梦鹏:轸,大貌。

崴嵬,险意。愿不得伸,故曰蹇。葢侘傺失志之人而又历此险难诸境,愈增困顿也。

陈本礼:轸石,江心矶石。崴嵬,犹嵯峨。愿,叶映。

王闿运:轸石,磊石也。

其昶:崴嵬,不平也。

闻一多:《玉篇》“,石不平貌”。

汉书·司马相如传》“盘石裖崖”。孟康注曰:“裖,致也。”师古注曰:“谓重密而累积也。”同。(以上説本武延绪)崴嵔犹嵔,磈磊也。

《文选·吴都赋》注“崴不平也。”《尔雅·释木》“抱遒木魁瘣”。注曰:“谓树木丛生,根枝目,盘结磈磊。”释文“瘣,郭卢罪反。”蹇犹阻难也。

文怀沙:蹇,语助辞,这裏可作适字的意思解释。

(《屈原集》注)

姜亮夫:轸石,王逸以爲方石,洪申之,朱以爲未详。《通释》以爲轸视,临流盼石。戴震以爲戾裂之石,朱丰以爲镇石,皆不允,寅按轸借爲畛,《説文》:“井田间陌也”,《大招》:“田邑千畛”,注:“田上道”是也。《淮南要略》“以翔虚无之轸”,注“道畛也”;《咏怀诗》“连轸距阡陌”皆是。

此篇所言,以身在汉北,而思归郢都爲主旨;以不得归,又不能直言,故多以道路阻塞爲言。此轸石亦谓道上之石,故曰蹇産吾愿,不得遂行也。崴嵬,王训高貌,。崴嵬,此叠韵联绵字义存于声者也,卽《庄子》嵔垒之山之“嵔垒”声变。

《海赋》“碨磊山垄”,注:“碨磊,不平貌”;《江赋》“元砺磈磥而碨”,注:“磈磥,不平貌”;此崴嵬当训不平,故下言蹇吾愿也。蹇,艰难也。

言道间不平,因致吾欲归之愿,亦艰蹇难通也。

刘永济:戴説于义爲长,此言经历之险难有如此也。

(《屈赋通笺》)〇吾愿,卽上文各愿,愿而不得,故曰蹇。

轸石,或指道路艰险,用以象徵导君兴国之多阻也。(《屈赋音注详解》)

朱季海:《説文·嵬部》:“嵬,山石崔嵬,高不平也”,段玉裁《注》:“《周南》:‘陟彼崔嵬’,《释山》曰:‘石戴土谓之崔嵬’,《毛传》曰:‘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説似互异。依许云:‘高不平’,则《毛传》是矣,惟土山戴石,故高而不平也。

岨下云:‘石山戴土’,亦与毛同。”又《説文·山部》:“岨,石戴土也”,段《注》:“《周南·卷耳》曰:‘陟彼矣’,本亦作砠。

《释山》曰:‘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爲岨。

’《毛传》云:‘崔嵬,土山之戴石者,石山戴土曰砠’,二文互异,而义则一。

戴者,增益也。《释山》谓用石戴于土上,毛谓土而戴之以石,《释山》谓用土戴于石上,毛谓石而戴之以土,以《丝衣》:戴弁例之,则毛之立文爲善矣。

石在上则高不平,故曰崔嵬,土在上则雨水沮洳,故曰岨。许于嵬下同毛,此岨下亦同毛也。《诗》、《尔雅》作砠,许作岨,主谓山,故字从山,重土,故不从石”,今谓段説并是也;然据《释山》石戴土上谓之崔嵬,土戴石上谓之砠,实未尝执土山、石山爲説,此则《释山》立文之善,优于《毛传》者,段君偶不省耳。《赋》云:“轸石崴嵬”,斯石戴土上矣;《注》云:“崴嵬,崔巍”,是高而不平,又可知也。字又作:“崴魁”、“崴”,《汉书·司马相如传》:《大人赋》曰:“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注》:张揖曰:“掘礨崴魁,不平也”;又《文选》:左思《吴都赋》曰:“隐赈崴”,李善《注》:“《埤苍》曰:‘崴,不平也;又:重累貌’”,是也。轸石重累,斯高而不平,又可知也。

凡状物之词,本以象举,学者当心知其意,苟执一强名,斯无达诂矣。盖能读《苍》、《雅》、《毛传》而无滞,又能通司马、许、王诸家之邮,而后反观《抽思》,则文义粲如也。(《楚辞解故》初编)

苏雪林:屈原在汉北贬所,急欲返郢,作了个小小旅行是实事。姜氏又将它当作譬喻,反无意义。

徐仁甫:蹇,难也,引申爲非。常语非难,同义复词,明难有非义。

蹇吾愿,卽非吾愿,谓不出于本心也。又,蹇同謇,训何,何同岂,岂吾愿则爲反诘句,意亦与非吾愿同。

吴孟复:轸,借爲紾。《淮南·厚道》“蟠委错紾”注:“转也。

”《本经》“以相缪紾”注:“相缠结也。”又《庄子·大宗师》注:“沴,凌乱也。”朱骏声谓沴爲紾之借字。是轸借爲紾,而紾有缠错凌乱义。故轸石亦卽乱石。

又《方言》:“轸,戾也。”有阻碍义,亦可通。崴嵬,郭沫若释本句爲“怪石崎岖”,乃义译也。蹇,《説文》:“也。”《素问·骨空论》:“蹇,膝伸不曲。”引申爲难。《方言·六》:“蹇,难也。”《方言·十》:“,吃也,楚语也。”《通俗文》:“言不通利谓之謇吃。”蹇、弿、、謇皆一字也。腿膝曲伸不便与言语不通利皆谓有所阻碍也。

蒋天枢:轸石崴嵬,喻秦斥候所在。蹇,难也。

周易·蹇》彖辞:“蹇,难也。险在前也。

王泗原:蹇,竞,解见《离骚》,这裏作动词。

何剑熏:沈[按,沈祖緜]释可从。

惟不释愿字,又以轸爲痛,爲隐,皆非。

余意第一句轸、愿二字当互换,轸与进乃得协韵。轸于此处,卽代表车,故书累言旋轸或还轸,卽旋车或还车之意。愿石卽大石。

愿字《説文》训爲大头,乃愿字本义。愿爲大头,故其引申又可爲大,如颇爲头不正,则凡物不正皆得爲颇;硕爲大头,凡大皆可曰硕,此类甚多,不俱举例。故书中皆假愿爲愿,爲,而愿之本义遂晦。

此处之愿犹用其本义者,后人不知,以爲不通,故与轸字换调,以爲可通,但与下句进字不能协韵。

今复旧观,则此句意可明晰矣。又愿石亦可读爲顽石之顽。

古原声、元声同在,《寒韵》,故可通用。王绍兰《説文段注订补》:“《左氏襄七年经》:郑伯髡顽如会。《公》作髡原。

愿从原得声,愿、顽声近,故经作顽、公羊作原,原卽顽之省文。”王説是。所以,愿可爲顽。

(《楚辞新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