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淸澈其然否。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31: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706页(2185字)

【集校】:

洪兴祖: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淸澈其然否。

校语:澈,一作瀓。澈,音辙。澂,音澄。

朱熹: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清澂其然否。

校语:澂,音澄,一作澈,非是。

黄省曾: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汪瑗: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

毛晋: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清澂其然否。

闻一多: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姜亮夫:澈当爲澂形近而,《説文》:“澂,清也”,清澂连文,故澂是也。《説文》无澈字。

。【集释】:

王逸:上怀忿恚,欲刑残也。

内弗省察,其侵冤也。

朱熹:清澂,犹审察也。

史记》云:怀王使屈原造爲宪令,属草藁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原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爲令,衆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非我莫能爲也。

王怒而屈平。卽此事也。否,叶音悲。

汪瑗:含,蓄也。

怒,心不平也。

清澄,犹鉴察也。

譬如水之清澄,则可以鉴物,而溷浊则不能也。然,是也。

否,非也。此章承上,言己忠诚之心专壹敦厚,国之密事未尝敢泄,不幸遭谗人嫉己之功,而妄愬怀王,遂不鉴察其是非,而深信之,含蓄愤怒以待己也。或曰,屈子之纯龎不泄如此,而上官之谗佞,屈子非不知之。怀王命造宪令,胡爲使上官见之,岂非几事不密则害成乎?瑗曰:此説非也。

所谓不泄者,盖不泄之于外人与邻国耳,岂有同列而不与之共谋国事者乎?此益足以见屈子之心光明正大,平生无纤芥可疑者。或曰,然则上官欲夺之,而原不与何也?曰:宪令,国法也。怀王使造君命也,岂得而与之乎?同列而不与之,见屈子不爲也;欲夺之而遂轻与之,屈子不敢也。

黄文焕:此中或然或否,是泄是密,淸澂立见。

而含怒在先,察核不顾。

含怒待臣,不淸澂其然否。千古直臣受冤,昏君亡国,根因尽此二语中。

钱澄之:曰含者,君怒而原犹不如也。

含怒以待,则事事皆可怒矣,先入之言惑之也。

林云铭:卽《离骚》所谓齌怒,《抽思》章所谓造怒。盖以旣疏,有成心也,有谏总不分别是非。

胡文英:君发怒,则犹可剖其心迹。惟含怒,则君旣未言其何事,臣又难请其何故,此谗人之所以巧中也。君不清澂此言之然否,臣安敢辨此言之有无乎?

刘梦鹏:淸澂,辨也。

陈本礼:此中之虚实然否,淸澂立见,无如含怒在先,一切不爲之省察矣。

闻一多:清澈皆察也。《尚书·吕刑》:“明清于单辞”,《后汉书·明帝纪》作“明察单辞”。澈,明也,明亦察也。《法言·五百篇》:“聆听前世,清视在下”,卽察视在下也。

姜亮夫:清澈之澈,当从一本作澂,《説文》:“澂,清也”。

清澂然否,言省察清澂其然否也。此四句言心敦大而不迟重,乃遭谗人之嫉妬,于是君王含怒以待其臣,而不省察清澂其是非。卽《史记》上官大夫谗原,王怒而疏屈平一事也。

谭介甫:澂澄同字,与澈同义,皆谓清白。然否,犹云信与疑,或是与非。

苏雪林:淸澈犹云淸查,乃动词,淸澂则爲形容词。

我以爲此句没有动词在文法上便不通。惜姜氏未悟。

杨胤宗: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淸澂其然否,则哀而凄婉,盖追忆顷襄怒而迁逐也。《离骚》曰:荃不察予之中兮,反信谗而齌怒,是指怀王信上官之谗而疏之也。澂,澄本字。《后汉书·张衡传》:澂涣涊而爲淸。

淸澄,至明之省察也。爲人君者,当有日月之明,听言亦当至慎焉,不按实,不察是非,此忠贤所以含冤千载也。

吴孟复:然否,卽“虚实”。

王泗原:清澈,动词,明白。

这一説忠诚被谗,君听不明。

蒋天枢:含怒而待臣,卽《抽思》所言“盖爲余而造怒”,岂卽《导论》所推论,在原被免职前,有人劝原以兵谏阻和秦事欤(详见《导论》页四一)?澈,一本作徵,是。

徵,审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王人来告丧……故书之,以徵过也。”又昭公三十年:“非公且徵过。”惠栋曰:“读从《楚辞》‘不清徵其然否’之‘徵’。”清徵其然否,言当查明当日事实真象,是否如谗人所虚构罪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