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34: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745页(2799字)

【集校】:

洪兴祖: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

校语:冤,一作宛。

朱熹:情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校语:,一作宛。

黄省曾: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

明繙宋本: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校语同朱本。

朱多煃、庄允益:同黄本。

汪瑗:情寃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

毛晋:寃见之日朙兮,如列宿之置。

戴震、汪梧凤:同黄本。校语同洪本。

姜亮夫:冤,洪、朱同引一本作宛。寅按:形近而也,详注。

。【集释】:

王逸;行度淸白,皎如素也。

皇天罗宿,有度数也。

朱熹:情冤,情实与冤枉,犹言曲直也。列宿错置,言其光辉而明白也。

汪瑗:畧行而言情,固爲省文,而今日之所以汲汲欲辩者,莫先于此情也。

冤,枉屈也。本谓冤枉之情而曰情冤者,倒文耳。

朱子谓:“情实与冤枉,犹言曲直也。”亦通。见,谓冤枉之情毕露而无遗,谗谀不得蔽晦之也。日明,犹俗言一日明于一日。盖君子真实正大之情,虽参验考覈,愈究愈明,所谓万变而不可盖者,岂若小人之虚僞而不可长也哉?呜呼!小人惟恐人君之考验,而屈子则欲求一考验而不得也。君子小人之情,于是乎辩矣。

列宿,衆星也。错置,谓灿然而布也。

盖衆星之错置于天,自有确然之度数,一定而不可易,灿然之光辉,明白而不可揜,悬象着明,更历万古而不可磨灭者也。人君苟一考验之,则屈子之情冤岂有不毕见而日明之,如衆星之错置于天也哉?此章言己爲谗人所嫉,以致得罪于君,欲一自暴其中情之冤枉,使人君洞达其忠佞之辩,而无由也。

陈第:实冤枉,有如列星,岂难明乎?

陆时雍:列宿错置,言较着明白也。

黄文焕:列宿错置,以譬语出奇助阵。谗人蔽之,我欲白之;谗人晦之,我欲明之。罪过虽出于不意,而情何尝难明?列宿在天,岂难举首哉?薮幽者,固悬宿者也。

钱澄之:寃谓真寃也。

见之则日明,其如君之不见何?言弗省察也。

王夫之:是以顷襄之世,更被谴窜。小人之,贞人之寃,追惟今昔,皎然易见矣。

林云铭:所陈之与所(行)可以参互而按其实,以有法度在而嫌疑明也。无奈君之无度,弗察何耳?已上分别贞臣之死于忠信,谗谀之得志于訑谩,追论怀王听谗后,法度之废已久,以致嫉贤日甚,无以自白,申明上文“鄣廱而蔽隐”句。

:错,如字。然此枉,久久自见,日以明白,如列宿之错杂而置也。

蒋骥:宿,昔幼切。寃,真与寃状也。

列宿错置,言着而且多也。自怀至襄,屡诉而屡获罪,于斯可见。

屈复:右五叚,惜往日之忠佞不分,最易察而不能察,爲时已久,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奚禄诒:错,音措。情冤明白,皎如列星在天也。

戴震:列宿,谓二十八舍。

胡文英:光明磊落,絶无暧昧而易察也,君何以不知其寃。

刘梦鹏:至今党人虚诞己,露己之日见明白,如星之错置,不难察也。

陈本礼:错置,倒置也。言我之如列宿倒置在天,人人明白,奈自怀至襄,屡诉而屡获罪,何也?

胡濬源:日明,言逐日见之自明也。

王闿运:言己行可考,不难明,亦不必自白也。

闻一多:寃本一作宛。

诗经·蒹葭》:“宛在水中央”。笺曰:“宛,坐见貌。”案坐见之义未闻。

疑读爲睆。《礼记·檀弓上》“华而睆”《释文》曰:“睆,明貌。”

文怀沙:寃见之日明,真和寃枉很明显地呈现在明耀的阳光之下。

列宿就是羣星。错置,安放。

(《屈原集》注)

黄孝纾:错置,义同陈列。

姜亮夫:情、寃对文,言真情与寃曲也。见,现也。见之日明,言直曲显现于日明之时也。

此言己愿敷陈其实情,以表白其行事,于以明得罪过之由,爲平日意之所不及,其曲直之情,当显现于日明之时,有如列宿星罗,各有其错置之度数也。

茂元:列宿错置,列星在天空罗布。这两句是説:是非曲直,总有一天可以弄得明白淸楚,像天空里罗列的星辰一样。

谭介甫:与冤义相反,如因罪过被刑罚爲,无罪被罚爲冤。

列宿,犹云天上各种星宿。错,假爲措,《説文》:“措,置也。”此谓愿陈述实以坦白其行事,却出于意外地得到罪过,其实,本有罪、或无罪冤结,一见卽明,如星辰罗列的秩然不乱。

杨胤宗:寃日明者,言贤君有若日之昭明,臣子实寃枉,固见之矣,昏君闻过则耻己之短,纳谏则妬人之知,明不足以烛物,知惟足以饰非,终归于乱亡而后已也。

闲厠排列也。言忠姦是非,当如星宿罗列于夜空,胥可仰而观之也。

蒋天枢:情寃,言己情屈抑不能自伸,谓所受谤诬。见,谓事过已久,渐见虚构己罪状之非实。

王泗原:情,中情。错,杂,交错。

置,陈。

金开诚:错置,错杂排列的样子。

以上二句説:我的冤情一天比一天明了,就像天上错杂排列的星宿那样明显。

汤炳正:以上第二段,于面临深渊之际,对顷襄王时代谗人得势的黑暗现实,痛加控诉。

(《楚辞今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