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鸟兽鸣以号羣兮,草苴比而不芳。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39: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802页(3782字)

【集校】:

洪兴祖:鸟兽鸣以号羣兮,草苴比而不芳。

朱熹、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黄省曾:鸟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明繙宋本: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朱多煃:同明繙宋本。

汪瑗:鸟兽名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集释】:

王逸:号,呼也。

生曰草,枯曰苴。比,合也。言飞鸟走兽,羣鸣相呼,则芳草合其茎,芬芳以不畅也。以言谗人口衆多,盈君之耳,亦可令忠直之士失其本志也。

洪兴祖:苴,《释文》:七古切,茅藉祭也。鲍钦止本云:七闾、子旅二切。

林德祖本云:反贾、士加二切。比,音鼻。

朱熹:言秋冬向寒,鸟兽鸣号,以求羣类。则草已枯矣,虽比而合之,亦不能有芬芳之气。

汪瑗:凡翼曰鸟,凡蹄曰兽,若单言则彼此可通,而对举则当分也。号群,呼其类也。

生曰草,枯曰苴,若单言则彼此可通,而对举亦当分也。比,连彙合併之意。

黄文焕:此承上而言物类之各不容虚僞也。鸟鸣则号鸟之羣,兽鸣则号兽之羣。

各自有羣,不可乱也。如思彭咸者,终当以彭咸爲羣也。

苟非其类,无繇强附。如草之苴比,终不能芳也。

钱澄之:万物各从其类,鸟兽以同羣而号,草苴以不芳而比。

王夫之:苴,败草。比,聚也。鸟兽号羣,翕訿相聚也。

草苴相比,衆恶相长也。

林云铭:非其类,则气爲之移。

:比,去声。言风旣起,秋冬向寒,不惟蕙微而性陨,万物莫不皆然。

言乎鸟兽,则鸣号以求羣匹矣。言乎艸苴,则连彙合比而变衰矣。

屈复:苴,若草。

汪梧凤:号,胡刀切。

苴,七如切。《毛诗》云:水中浮草也。

郑笺云:树上之栖苴。比,必至切,併也。

胡文英:鸟兽犹号羣,死狐悲,回风摇蕙,我安能不伤耶?草苴比而不芳,承上“虚僞难长”,起下“幽而独芳”。

刘梦鹏:鸟兽号羣,草苴相比,喻小人比周之意。

陈本礼:鸟兽鸣以号羣,随从入关士卒同被拘。父不能不号其子,妻不能不号其夫。

比而不芳,状羣奸之仓皇失魄也。

王闿运:言衆人但知朋党言富贵。

苴,藉也。蹂辱之草,不可理者也。言衆无才能,如草苴相比。

徐英:秋令旣行,鸟兽悲号。

草木零落,失其芬芳。

闻一多:鸟兽各以类聚,麟凤不与衆鸟兽爲羣也。

比,杂也。《乐论·释文》:“百草异类,相杂而生,则失其芬矣。”

姜亮夫:寅按六句与上下文义不相属,而各句亦不自属,王、朱以来,各家虽强爲之説,不能通其义如故。

鸟兽、草苴、荼荠、兰芷四句,尚得以类同相求、类异相斥一义以贯穿之;而鳞蛟,则无所容于其间矣。

兹姑説之如次:鸟兽句言鸟兽能言,故其同类之求,尚可以鸣声得之也。草苴句,言草与苴,已生死荣枯异类矣,若比而合之,则芳华已不能见也。

朱季海:《广雅·释草》:“苏、蔖,草也”,王念孙《疏证》:“《方言》云:‘苏,草也。江淮、南楚之闲曰苏’,郭《注》云:‘苏,犹蔖,语转也。

’……《素问·移变气论》云:‘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谓之苏,因而取草亦谓之苏,《庄子·天运篇》:‘苏者取而爨之’,李颐《注》云:‘苏,草也,取草者得以炊也’”,又:“蔖,草之转声也,字或作苴。

《管子·地图篇》:‘苴草、林木、苇之所茂’,《灵枢经·痈疽篇》:‘草蔖不成,五穀不殖’,草谓之蔖,因而枯草亦谓之蔖,《广韵》:‘蔖,草也。’《衆经音义》云:‘蔖,枯草也。

今陕以西言草,江南、山东言草蔖’,《楚词·九章》:‘草苴比而不芳’,王逸《注》云:‘生曰草,枯曰苴’,《大雅·召旻篇》:‘如彼栖苴’,《传》云:‘苴,水中浮草也’”,今谓王説皆是也。苴依洪引《释文》:七古切,正读如蔖;陆德明《尔雅释草音义》引《字林》:“蔖,千古反”;日本僧空《篆隶万象名义·艸部》:“蔖,采古反,草枯曰蔖”,音义俱出原本《玉篇》;敦煌本《切韵残卷S二〇七一·十姥》:“蔖,草死,采古反”;《广韵·十姥》:“蔖,草死。

《尔雅》曰:‘蓾,蔖’,郭璞云:‘作履苴草’,采古切”,是也。唐人所记江南之言,足徵楚语矣(王引《衆经音义》,见唐玄应《大方便报恩经第四卷》,蔖亦音“千古反”;惟又曰:“山东云七故反也”,是山东以上爲去也)。

敦煌本《切韵残卷S二〇五五·九鱼》:“疽,七余反,十一”有“苴”,云:“履中藉草,按《説文》子与反”,陆氏《释草音义》于郭《注》:“作履苴草”,音“将吕反”,与《説文音》合,明六朝旧读如此。今所见诸书引《説文》旧音,或同《字林》,或同《玉篇》,此读与《玉篇》不合(《万象名义·艸部》:“苴,七闾反,麻,履中草”,是顾野王亦作平声,与陆法言《切韵》音同),故当与《字林》同音欤?洪氏于“苴”引鲍本:子旅切,林本:反贾切(此切上字,《集韵三十五》“,展贾切”下有“苴”云:“土苴,糟魄也”,林本所出,当卽此音,反盖展之坏字):凡此所出苴、蔖诸音,虽声韵参差,皆从上声读矣。子云谓“江淮、南楚之闲曰苏”,郭云:“犹蔖,语转”,得之[蔖盖从虘声,据敦煌本《刊谬补缺切韵残卷P二〇一一》:虘有苏音(据《万象名义·虍部》知原本《玉篇》虘音才都切,此《广韵·七歌》“虘”下又音所本;大徐于《説文·虍部》引《唐韵》音昨何切,此《广韵·七歌》虘音所本:是顾、王同在模韵,而声有从、心之异;顾、孙韵有模、歌之异,而声同从纽也),蔖之转苏,犹读如苏耳],是汉西京时,楚之转语,盖读如平声矣。《汉书·郊祀志上》:“席用苴稭”,如淳曰:“苴读如租”;空引原本《玉篇》:“苴,七闾反,麻,履中草”;陆氏《诗召旻音义》:“栖苴,七如反,毛:水中浮草也”;又《尔雅释草音义》苴麻字音“七徐反”;敦煌本《切韵残卷S二〇五五》、《S二〇七一》、《刊谬补缺切韵残卷P二〇一一》《九鱼》:“疽,七余反”下有“苴,履中藉(《S二〇七一》藉,《S二〇五五》藉下有草字,此依王仁煦本)”;《S二〇五五》苴下又云:“按《説文》子与反”,是陆韵止作平声,与顾音同。

敦煌本《切韵残卷S二〇七一》、《刊谬补缺切韵残卷P二〇一一》:“《八语》皆收“苴,履中草”,正作“子与反”者,盖唐人据《説文音》加之。《S二〇五五》、《S二〇七一》:“且,子鱼反三”,并不收苴,是陆氏初无此音。

《説文·艸部》:“苴,履中艸”,大徐引《唐韵》:“子余切”,是平声读淸入,始于孙愐也;《广韵·九鱼》:苴有疽(七余切)、且(子鱼切)二音,卽本《唐韵》矣;洪引鲍本:七闾切,林本:士加切,音义容有出入,而皆作平声:是自汉晋以还,蔖、苴有平上两读也。《释草》:“蓾,蔖”,陆氏《音义》引郭:“才河、采苦二反”,此出景纯《尔雅音》,是郭兼取平上,而以平爲先,殆江东所行耳[玄应所云“七故反”者,此唐时山东方音,然陆氏《释草音义》于郭《注》:“作履苴草”,出:“一云:将虑反”,是陈时已有读“苴”作去声者,但与玄应音,韵部有《鱼》、《模》(以平统去)之异耳。

大氐以上爲去,近出陈世,兹故可得而略也]。(《楚辞解故》续编)

谭介甫:此承上“万变其”説。号羣,谓春分前后雌雄相招;草苴比,谓秋分前后草衰叶落,此以时有先后喻其环境不同。

吴孟复:号,王逸注:“呼”。王、朱均连下句释,故皆牵强难通。蒋骥曰:“,鸟兽之相号者以其羣也,”较胜,但未説透。盖鸟兽之种类虽多,而号声各不相混,其同类者一闻卽知,直译之则爲:“鸟兽各以己之鸣声招唤其同类。”以喻君子、小人自有区别,作僞者不可长久,耿介者不可易操。

下三句用意亦同。

蒋天枢:六句设喻以言幽隐之非易。

而兰茝则以幽隐独葆其芬芳。号,呼也,鸣以相呼,其羣始集。

苴,此处音“巴”,篱也。比,密也。草如篱之密则难于生华,以抒其芬芳。

汤炳正:草苴,杂草。比,密积,与下文“芳已歇而不比”之比同义。此言杂草虽然密积而不芳香,小人结党如鸟兽呼羣相从。

(《楚辞今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