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2046页(1515字)
【集校】:
《文选》尤本: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文选》五臣本、六臣本:同尤本。
洪兴祖: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朱熹、黄省曾、明繙宋本、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刘师培:(憭慄兮,)《文选·秋兴赋》、《白贴》三十四、《御览》二十五并引“憭”作“憀”。
唐写本类书《送别门》亦引作“憭慄”。
闻一多:(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御览》四八九,《初学记》一八,《白帖》五、又三四,《文选·秋兴赋》注引并无“兮”字,则以“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作一句读,于义似胜。
。【集释】:王逸:思念暴戾,心自伤也。
远客出去,之他方也。升高远望,视江河也。族亲别逝,还故乡也。
李周翰:憭憟,犹悽怆也。
洪兴祖:憭,旧音流,又音了。
朱熹:憭,音流,又音了。
憭憟,犹悽怆也。在远行羁旅之中,而登高远望,临流歎逝,以送将归之人,因离别之怀,动家乡之念,可悲之甚也。
陈第:憭憟,犹悽怆。远行,在客也。
又登高望远,临流歎逝,以送将归之人。因别绪而动乡心,是以悲耳,秋气似之。
王夫之:憭憟,不忍其摇落之情也。草枯木脱,变苍翠爲萎黄。登山临水,见其辞枝而孤飞,随风飘坠,若临岐送远,行者迈而居者独也。
屈复:憭憟,犹凄怆也。若在远行,羁旅之中,而登高望远,临流歎逝,以送将归之人,因离别之怀,动家乡之念,可悲之甚也。若在者,非真在也。
言秋之悽怆如此之可悲也。二字直贯下句。
〇一段。秋气可悲如此。
马茂元:登山临水,谓纵目上下远望。将归,即将完尽的一年的时间。
送,这里是送别的意思。秋天到来,登山临水,极目萧条,这意味着一年的时间又在向人们告别了。
这四句是全篇的总冒:首句是秋天给予人们的季节感受,二句写秋天景色,三句写悲异乡的孤独,四句怅时序的迁移。
下文都是就这四个方面来发抒自己感慨的。
胡念贻:“若在”是或然之辞。“若”可释作或。《经传释词》説:“若,犹或也。《管子·白心篇》曰:‘夫或者何?若然者也。
’襄十一年《左传》曰:‘君若能以玉帛绥晋。’昭十三年《传》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师于诸侯。’定四年《传》曰:‘若闻蔡将先卫,信乎?’隐四年《公羊传》曰:‘公子恐若其言闻乎桓。’”从《经传释词》所举这些例句看,“憭慄兮若在远行”的“若”是可以解释爲“或”的。
远行而登山临水送将归,极力渲染秋天的悽怆景象。这个“或”,也许是宋玉自己,或许是别人,也许是想象之词,都是可以的。
蒋天枢:若,汝。在,存问也。
“在远”连读,言汝以存问远人而爲此行。登山临水,喻行者生活艰苦。
屈原南行,所适者“故土”,故言送将归。
汤炳正:将归,指将要归去的人。
以上“在远行”于“送将归”都是比喻説法,故以“若”字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