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魂魄归徕,无远遥只。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9:44: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2262页(1246字)

【集校】:

洪兴祖:魂魄归徕,无远遥只。

校语:(魂魄,)一作。(归徕,)一作徕归。

朱熹:同洪本。校语:归徕一作徕归,后并同。

黄省曾、明繙宋本、朱多煃:同洪本。校语亦同。

庄允益:归徕,无远遥只。

闻一多:全篇皆云“魂乎归徕”,惟此及后文作“魂魄归徕”,疑魄皆乎之误。精气曰魂,形体曰魄。人死魂气散越,离魄而去,故祭有招魂复魂(见《周礼·夏采》先郑注、《仪礼·士丧礼》后郑注)。

谓招魂使复归于魄,非招魂也。此云“魂魄归徕”,则并魄亦招之,揆诸事情,庸有当乎?

何剑熏:闻一多説虽有据,但“魄”“乎”二字形声俱远,无由致误。

此作“魂魄”者,因魂以及魄耳。《招魂》“魂魄离散,女筮予之”。则明言魂魄皆可离散,皆可招致,亦因魂及魄耳。故此字可不改。

王逸《注》中出“魂魄”二字,是知王本亦作“魂魄”。

【集释】:

王逸:遥犹漂遥,放流貌也。

魂者,阳之精也。魄者,阴之形也。

言人体含阴阳之气,失之则死,得之则生,屈原放在草野,忧心愁悴,精神散越,故自招其魂魄,言亦顺阳气始生,而徕归已无远漂遥,将遇害也。

朱熹:言春气既发,幽暗冰冻之地,无不周浃而流行,故魂魄之已散而未尽者,亦随时感动而无所逃,于是及此时而招之,欲其无远去而即归来也。

《祭义》所谓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故禘有乐以迎其来意,亦如此,非尝覃思于有无动静之间者,不能知也。读者宜深玩之。

王夫之:徕,与来同。方春之始,天宇开明,阳气发生,万物寒栗阴冽之气尽矣。

可以安魂安魄,戒无远逝。

此因时起兴,喻阴邪已远,国势向荣,则君子改其去国之心而来归。当时非能如此,特述屈子属望之意,而讽谏闇君,言能远阴幽之小人,开昭苏之盛治,则忠臣返驾,相助爲理矣。

蒋骥:林西仲谓此篇乃原招怀王之辞。

按怀王三十年,爲秦所留,子顷襄王立二年,自秦逃归,秦觉之,遮楚道,乃走赵,赵不纳,复走魏,爲秦所追,遂发病,襄王三年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礼,复与楚铭。自天子达于士,则臣之于君,固有《招魂》之理矣。故记其归葬之时而招之,言春时和气流行,万物莫不萌动,况魂在冥中,莫有追蹑之者,可以驰骤周浃而行,而无俟于奔窜。

庶其乘以来归,勿久滞于秦土之远也。

胡文英:徕、来同。

魂乘此万物之生气,冥冥中凌虚周浃而行,无用逃窜也。因怀王逃秦

而死,恐其魂魄犹然,故言此安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