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职业性皮炎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1-17 00:23:2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249页(4293字)

职业性皮炎,是指在劳动或作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刺激性的或致敏作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皮肤炎性改变。

此病约占整个职业性皮肤病的80%~90%,是影响工人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之一。

我国对职业性皮肤病记载甚早,《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的记载。晋朝《肘后备急方》记载·治疗漆疮的方法:汉椒汤洗之;汤溃芒硝浓涂之;乳傅之;莲叶干一斤,水一斗,煮取五升洗疮;韭菜研傅之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毒,喜面痒,然后胸壁胫腨皆悉瘙痒,面为起肿,绕眼微赤,……若火烧漆,其毒气则厉,着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之,竟不为害也”。

唐朝《千金要方》记载治疗漆疮方:“生柳叶三斤细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适寒温洗之,日三”,并记载柳叶杀毒虫,虫乃湿热所化,杀虫,则去湿之义。《外台秘要》记载:“煮香薷以渍洗之,造酒小曲捣末以粉之,干即以子白和涂之”。

明朝《证治准绳》记载:“漆疮用荷叶燥者一斤煮水洗之,以贯众末掺之,干则油和涂,黄栌木煎汤频洗,莽草叶、无名异等末调敷”。《外科正宗》记载:“漆疮……俗称木生人感之非也,但漆乃辛热火象,有毒之物入之,皮毛腠理不密,故感其毒先发为痒,抓之渐似瘾疹出现,皮传遍肤肢体,皮破烂斑流水作痛,甚者寒热交作,宜韭菜汁调三白散涂之,服化斑解毒汤。忌浴热水兼戒口味,不然变为顽风癣癞愈而又发者多矣”。清朝《外科全生集》治漆疮用杉木屑煎汤温洗,续以蟹黄、滑石二末,白蜜调敷。《串雅外编》记载:“人有见漆气上腾,着人而生漆疮者,川椒三四十粒,捣研涂口鼻中则不为漆所害”。

随工业发展,因接触化学毒物所致职业性皮炎多而面广。

按病因和机理可分为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与职业性过敏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后者属于Ⅳ型迟发型接触性过敏反应。

Ⅳ型变态反应的有无是区别变应性皮炎和刺激性皮炎的基本点,治疗亦有所不同。

内服 西医主要应用:(1)抗组胺类药,如扑尔敏、酮替芬等。

(2)维生素丙。(3)激素类药,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中医主要依据辨证分型用药:(1)热毒炽盛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药用生地、赤芍、丹皮、紫草、茜草、白茅根、麦冬、石斛、竹叶、石膏、知母、玄参、黄连、黄芩、山栀、大黄、黄柏、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连翘、板蓝根、白蚤休、紫地丁、蝉蜕、苦参、僵蚕、白鲜皮、刺蒺藜、地肤子、薄荷、甘草等;方剂有:化斑解毒汤、朱氏皮炎汤、吴氏玉女煎、加味消风散等;成药有清解片、黄解毒丸、牛黄犀羚丸、栀子金花丸等。(2)湿热蕴结者治以清热凉血、利湿解毒,除上述药物外,可用胆草、茯苓(皮)、苍术、泽泻、车前草(子)、苡米仁、土茯苓、木通、滑石、萆薢等。方药E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等。

(3)血燥生风者治以滋阴养血、清燥熄风,方药有胡麻仁、白蒺藜、细生地、丹皮、赤芍、首乌、地肤子、蝉衣、蜂房、豨莶草、荷叶,白糖为引。

陈鸣皋等对演员化妆皮炎采用改变化妆品原料的抗原性,并为患者配制油彩等系列化妆品,取得较好的效果。

外用 西药宜用炉甘石洗剂、3%硼酸液或1‰雷佛奴尔液冷湿敷,可减轻渗出。

尔后用激素类霜剂(强的松霜、地塞米松霜、丙酸倍氯美松霜、肤乐膏、乐肤液等)。皮肤粗糙肥厚者用激素类霜剂或肤疾宁胶布与激素类霜剂交替使用。中药洗剂有:红黄液(红花、大黄、黄柏、牡丹皮各100g煎水)、四黄三子汤(大黄、黄柏、黄芩、地肤子、床子、苍耳子、土茯苓、白鲜皮、苦参、腥草、防风各15g,黄连10g,白矾30g)、克痒敏液(山乌龟、山苦子、三桠子、七叶一枝花、毛麝香、两面针、苦参、黄柏、蛇床子等)、朴黄洗剂(生山楂、大黄、朴硝、千里光或蒲公英、明矾)、杷叶三黄汤(枇杷叶45~60g,黄芩、黄连、黄柏各60g)、黑了脱敏洗剂(黑面神60g,了哥王60g,蛇泡桐60g,地胆头60g,胆矾45g)。中药苦参30g,双花10g,枳壳10g,连翘10g,秦艽12g,蛇床子10g,荆芥6g,甘草6g,煎水外洗,或用银花、苍术、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花椒、明矾、雄黄等煎水外洗。

三石水、齿苋、地榆煎水冷湿敷。中药散剂有:新三妙散(黄柏面30g,寒水石15g,青黛面3g,)、三白散(杭粉30g,石膏10g,轻粉16g,研末)、收湿粉(甘石12g,滑石30g,陈小粉30g)、生肌散。中药膏剂有清凉膏(当归30g,紫草6g,大黄面4.5g,香油500g,黄蜡120g)、谭立平用山奈子0.2g,地肤子3.5g,冰片3g,枯矾3.8g,扑尔敏24mg,研末,氢考注射液150mg,雪花膏50g,拌糊状外涂;王桂珍用紫草25g,白芷25g,银花25g,冰片1.3g,花生油400g,蜂蜡6.2g,,外涂;玉露膏、五石膏、四黄膏、金黄膏、生肌玉红膏等也可选用。

针刺疗法 穴位:百会、风池、大椎、胃俞曲池、承扶、委中等穴。

伴胃肠症状者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伴便秘者取大肠俞、丰隆等。

对于限局性病变,如面部皮炎取阳白、四白、印堂、太阳、瞳子胶等穴,并配用1~2个远隔穴。

ACD的发病机制:现已知道当抗原或半抗原经皮肤进入机体后,刺激T效应细胞(TE)的前体细胞,同时也刺激T抑制细胞(TS)的前体细胞。

前者受刺激后形成TE细胞,导致ACD,而后者形成TS细胞,活化的TS细胞限制TE的产生,从而可减弱甚至抑制ACD。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之间可相互影响,同一患者可并相继发生两类型接触性皮炎相互影响。实验证明,患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豚的非炎症部位的皮肤对重铬酸钾刺激作用的敏感性升高,表现为刺激阈降低,刺激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增高。同时实验还提示当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存在时,可使变应性接触皮炎激发试验时所需最小激发浓度降低,即接触更少量致敏物也可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些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可对与其变应原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过敏(交叉敏感)。亦有些患者反复接触后产生免疫耐受性而不再发病。

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CIC)值升高同时,C3值大多数降低。由于反复抗原刺激使C3合成增加而释放到血循环中C3增加,使ClC值升高。

这对防治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具有重要意义。

蔡有龄等研究发现,中国漆的致敏原是其挥发性物质,暂定为漆酚内酯,而不是过去认为是漆酚。

Gilchrest和John的实验证实,紫外线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和大剂量的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有脱敏作用。有人观察用二硝基氯苯引起豚鼠试验性接触性皮炎,其主要改变为PGD2合成受抑制,脂氧合酶活性受抑制,以及以产生PGD2为主变为以产生PGE2为主。

四氢呋喃烟酸盐引起的刺激性皮炎中,虽真皮有刺激PGE2生成的因子存在,但表皮的环氧合酶活性受抑制。有人报道,某些具有免疫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亦有对巨噬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等,治疗要考虑这些因素。

Silberg于70年代初开创对豚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中郎格罕氏细胞(LC)的研究,发现LC在接触性变态反应中起关键作用。Falok等用斑贴试验研究了人类接触性皮炎,发现LC起传递接触变应原的作用。

王秉鹤观察LC的动态,显示LC在接触性变态反应的早期、极期以及恢复期均起重要作用。杨蓉娅等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是示LC可能作为一种携带抗原及释放细胞,并充当致敏淋巴细胞的靶细胞在ACD免疫病理中起关键作用。既然LC起传递变应原的作用,那么将变应原涂布于人为功能性耗损的LC(如紫外线照射)部位或通过其它途径(绕过LC系统)给予变应原则不会致敏,而是诱导产生特异性T抑制细胞,引起免疫耐受性,从而有希望克服和消除已有的过敏状态。最近研究证实,境界线(GR)能抑制ACD的发生,但这种作用3周后是可逆的,与表皮LC的恢复平行,提示LC是始动ACD所必需的,但其数量与ACD反应的强弱无关。有人报道接触性皮炎明显与肥大细胞及嗜硷性白细胞有关。

它俩可释放多种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

白三烯可通过数种途径介导接触性皮炎。近来又发现,存在着一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细胞轴,它们在接触性皮炎中的最终作用还在研究中。

有人研究发现,a1-AT(血清a1抗胰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酶抑制剂,它是一种抗炎蛋白质和免疫调节剂,能抑制淋巴细胞活化、抗体的产生。

目前已证实治疗Ⅳ型变态反应的中药水提取物有:朝鲜人参中国人参与中国厚朴、茯苓,具显着抑制作用,尤以中国厚朴的作用最为显着;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呈抑制倾向,柴朴汤呈显着抑制作用。柴朴汤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在反应期较强;温清饮亦有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主要在诱导期出现抑制作用。

陈华、孙秀珍先后报道青蒿琥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小鼠ACD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认为前者与限制TE的产生,从而减弱甚至抑制ACD有关,且可提高a1~AT活性;认为后者与抑制小鼠脾细胞产生IL-2有关。钱起丰报道雷公藤对豚鼠ACD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秉鹤.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18(1):13

2 钱起丰.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18(1):2

3 王本娣,等.职业医学.1986,13(5):19

4 江田昭英.国外医学(中医分册),1986,8(3):167

5 森泽成司,等.国外医学(中医分册),1986,8(6):331

6 陈华,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3(4):250

7 孙秀珍,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37

(安徽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戴行赍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