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zzy正则半群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21页(2864字)
是Fuzzy半群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Fuzzy代数系统的研究是由罗逊菲尔特(A.Rosenfeld)在1971年发表的文章《FuzzyGroups》开始的。
当时他提出Fuzzy群的概念,其中也涉及到Fuzzy半群的原始思想。较系统地研究Fuzzy半群的是从1979年开始的。
1979年黑木(N.Kuroki)提出半群的Fuzzy双理想的概念;1980年戚振开提出Fuzzy亚群的思想,并研究Fuzzy亚群列;1981~1982年黑木进一步研究半群的Fuzzy双理想与Fuzzy理想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半群中Fuzzy半素理想的概念;1988年鲍廷莱纳(B.-T.Lerner)又讨论了半群上的Fuzzy(右)拓朴。至此,人们对Fuzzy半群的研究还未深入到它的子结构上去。
直至1990年沈继忠(Shen JZ)在文章《On Fuzzy Regular Subsemigroups of a Semigroup》中才提出Fuzzy正则子半群、Fuzzy弱正则子半群、Fuzzy完全正则子半群和Fuzzy弱完全正则子半群的概念,并且讨论了它们的某些代数特征和性质。
Fuzzy子半群的定义是:设S是一个半群,μ∈F(S),如果,y∈S有
μ(xy)≥min(μ(x),μ(y))
则称μ为S的Fuzzy子半群。
Fuzzy正则子半群与Fuzzy弱正则子半群的定义是:设S是一个半群,μ∈F(S)是S的Fuzzy子半群,若μ满足,当μ(x)≠0时,存在x’∈Rx(Rx={x’|x’∈S,xx’x=x}),使μ(x’)≥μ(x),则称μ为S的Fuzzy正则子半群;若μ满足S,当μ(x)≠0时,有Rx≠Φ,且
则称μ为S的Fuzzy弱正则子半群。
W研究的主要结果有:
(1)当μ具有上确界性质时,μ是Fuzzy正则子半群当且仅当μ是Fuzzy弱正则子半群。
(2)μ∈F(S)是S的Fuzzy正则子半群;
(3)若S是半群,令S’=S∪{1}是一个带单位元的半群。
,定义μ’∈F(S’),其中
显然,1∈μλ’,则μ∈F(S)是S的Fuzzy正则子半群当且仅当,当μ(x)≠0时,存在λ∈(0,1]及幂等元e∈μλ,使xμλ’=eμλ,其中λ=μ(x)。
(4)设μ∈F(S)是S的Fuzzy子半群,则μ是Fuzzy弱正则子半群当且仅当,当μ(x)≠0时,有(xμx)(x)≥μ(x)。
Fuzzy完全正则子半群和Fuzzy弱完全正则子半群的定义是:设μ∈F(S)是Fuzzy子半群,且满足,当μ(x)≠0时,存在x*∈Rx∩Cx(Cx={y|y∈S,yx=xy}),使μ(x*)≥μ(x),则称μ为S的Fuzzy完全正则子半群;若μ满足,当μ(x)≠0时,有Rx∩Cx≠Φ,且
则称μ为S的Fuzzy弱完全正则子半群。
主要结果有:
(1)当μ满足上确界性质时,μ是Fuzzy完全正则子半群,当且仅当μ是Fuzzy弱完全正则子半群。
(2)设μ是S的Fuzzy子半群,则μ为S的Fuzzy弱完全正则子半群,当且仅当,当μ(x)≠0时,有
(x2μx2)(x)≥μ(x)。
(3)设μ是S的Fuzzy子半群,则μ为S的Fuzzy弱完全正则子半群,当且仅当,当μ(x)≠0时,有
(x2u∩μx2)(x)≥μ(x)
对于Fuzzy正则半群的进一步研究,目前尚未发现。但是它的研究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例如Fuzzy正则子半群与Fuzzy理想、Fuzzy单半群之间关系,如何定义Fuzzy格林(Green)关系,从而讨论Fuzzy完全正则子半群与群并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进一步研究π-Fuzzy正则子半群。
今后的发展也可能进一步开拓Fuzzy子半群的研究。
1991年沈继忠定义了Fuzzy阿基米德(Archimedean)子半群,并讨论了它的代数结构与性质。主要结果是下述诸命题等价:(1)半群S的每一个Fuzzy真左理想是Fuzzy阿基米德子半群。
(2)FL(S)是S的Fuzzy阿基米德子半群。(3)或S是阿基米德半群;或S中存在一个极大Fuzzy左理想β是S的Fuzzy阿基米德子半群,而且,,有。
。【参考文献】:1 Zadeh L A. 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338~353
2 Rosenfeld A. J Math Anal Appl,1971,35:512 ~517
3 戚振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80,2:1~9;1980,4:1~6
4 Kuroki N. Fuzzy bi-ideals in semigroups, Comment Math UnivStPaul, 1980,28:17~21
5 Kuroki N. Fuzzy Sets and Systems,1981,5:203~215 Kuroki N. Fuzzy Sets and Systems,1982,8:771~779 Bogdanovic S. Novi sad, 1985
6 LernerB-T. J Math Anal Appl,1988,134 : 306~311 Shen J Z. Information Sciences, 1990,51:111 ~120
7 沈继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1,2∶109~113
(江西师范大学沈继忠教授撰;应明生教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