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系统评价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688页(2253字)
地理系统是地理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系统,是人与自然相互密切关连的系统。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自然的、有人为的、也有人所改造的自然环境。因此,一方面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提供资源和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显着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地认识地理系统的动态规律,揭示地理环境的现状,预测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系统的影响,无疑是地理学的一项艰巨任务。地理系统评价就是利用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根据确定的评价目标,对地理系统作出客观评价,在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和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系统评价根据所选定的评价指标数目可分为单项指标评价和多项指标综合评价两大类。单项指标评价就是根据某项关键指标对地理系统的某一方面作出评价。例如一个地区的农业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可以根据农业生产潜力对人口压力作出客观评价。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就是用多个指标表示地理系统的综合状况,在此基础上作出综合评价。
例如城市中的工业企业排放各种污染物污染城市环境,为科学地调整工业布局、改善城市环境,需要根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种指标对工业企业、工业小区进行综合评价。
地理系统评价方法可以用定性的定量的方法,也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定量方法得到了的应用。主要的有:最优分割法,系统聚类法,逐步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因子分析加权法等。
最优分割法是根据方差分析原理对事物进行分类、评价的方法。1989年沈建法和黄叶芳曾用最优分割法对中国各省市的经济水平进行过分类和评价研究,且在此基础上对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一套更适合于不同地理系统评价的新方法,并应用新提出的最优分割法研究了上海市“72”工业小区大气环境质量分类与综合评价,有效地区分了不同类别工业小区的环境经济效果,系统全面地对“72”工业小区的环境污染与经济状况作了客观的评价。系统聚类法是一种把事物按相似性逐步归类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气候、土壤、地貌、经济区划和国土区划等不同层次的地理系统评价。逐步聚类法也称动态聚类法,是在某分类基础上,按照某种最优原则,进行反复选代,直至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1989年封志明在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中应用此方法来进行评价研究,以85个农用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对象,构成评价样品集,选择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对生产潜力有较大影响的土地特性,构成样品评价因子集,建立原始数据库,用经验方法和Fuzzy数学方法相结合,借助计算机建立一种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的新模式,利用新模式对甘肃定西县农用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作了评价。模糊聚类法是通过标定相似关系R,经过模糊矩阵的自乘复合运算,最后根据-模糊等价关系的固有性质进行动态聚类归并,此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因子分析加权法是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由此得到综合指标,对地理系统作出评价。
地理系统评价的趋势是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为聚集、存贮、处理、综合分析、输出大容量的地理系统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
地理系统是一种空间系统,宜于用二维或三维的地图或图形直观表述,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多层次数据结构、多功能综合分析能力的空间型信息系统,集自动制图,数据处理、地理系统评价方法于一体,从而可以快速、灵活地进行地理系统评价。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在地理系统评价研究中得到了一些应用。例如,1990年贾冰媛等进行了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评价的研究,是以海南省为例,选定9个与城镇发展用地有关的要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建立了地形评价模型、基础设施辐射范围扩散模型、分区多幅图覆盖分析模型等一整套模型,使评价工作更科学、系统,且省时省力,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将全岛按用地结构划分为五个地带,为规划海南省城镇发展、资源保护以及旅游开发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地理系统评价的研究重点是进一步发展各种定量评价方法,并探索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途径。
区域性、全球性的地理系统评价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建法,黄叶芳.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9.2
2 封志明.地理新论,1989,2(4)
3 贾冰媛,王学军.地理研究,1990,4(9)
4 张超,余国培,沈建法.华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理科学专辑),1990.37~42
5 MaguireD J,Goodnild M F & Rhind DW,Geographical Informatiou Systems,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1991
6 张超,沈建法.区域科学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上海师大地理系黄叶芳硕士撰;沈建法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