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1 02:29:09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728页(3479字)

土地资源通常指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可供农、林、牧业或其他各业利用的土地。

因此,土地资源是与利用目的紧密相关的一种术语,其内容包括土地质量和数量2个方面。土地质量是指对于一定利用目的而言的质量高低优劣,土地数量通常指土地面积。土地质量的确定是通过土地评价来实现的。

土地评价亦称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等级系统,在中国主要有2个不同学派。中国1∶1000000万土地资源图编委会(主编石玉林)采用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等5级分类制,各级均给出一定指标。

“土地潜力区”等级单位,以气候水分温度条件为依据,反映区域间的生产力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9个土地潜力区,即华南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云贵高原区,华北-辽南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区,内蒙古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土地适宜类,是在土地潜力区范围内,依据土地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在划分时尽可能按主宜方面划分,但对那些主要利用方向尚难确定的多宜性土地,应用多宜性评价,共划分出8个土地适宜类,即宜农耕地类、宜农宜林宜牧土地类、宜农宜林土地类、宜农宜牧土地类、宜林宜牧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和不宜农、林、牧土地类;土地质量等,是在土地适宜性范围内反映土地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的高低,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各土地适宜类下,按对农林牧的适宜程度和质量高低各划分3个质量等,共划分出9个质量等;土地限制型,是土地等范围内,按其限制因素及其强度划分,共可划分出10个限制型,即:无限制,水分和排水条件限制,土壤盐碱化限制,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土壤质地限制,基岩裸露限制,地形坡度限制,土壤侵蚀限制,水分限制,温度限制;土地资源单位,亦称土地资源类型,是土地资源评价对象和制图单位。

表示方法采用农林牧土地质量等和限制因素类型与强度的组合表示方法,如华北-辽南土地潜力区的3221m2河滩地砂土质潮土旱耕地,其含义表示3等宜农2等宜林2等宜牧,限制因素为土质限制(m),其限制强度为2级(m2),土地资源类型滩地砂土质潮土旱耕地的排列序号为1号。中国“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的土地资源评价体系(申元村)亦采用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为评价序列的分类体系,但在类和等的划分上有较大差别。

土地适宜类采用多宜类(宜农、林、牧土地类)、双宜类(宜林牧类)、单宜类(宜牧类)和不宜农林牧土地类划分,其主导指标采用温度、水分类型作为划分指标。土地质量等作9等划分,是土地适宜类下的评价单位,以反映土地质量差异的限制性因素强度等级作为主要依据,从1等至9等,土地质量依次降低,其中1~4等属宜农林牧土地类,5~7等属宜林牧土地类(其中7等地仅宜灌木林),8等地属宜牧土地类,9等地为不宜农林牧土地类。

土地质量等和限制性因素强度有相关关系,1等地为无限制,2等地的限制因素强度≤1级,3等地限制因素强度>1级、<2级,4等地限制因素>2级,<3级,5等地的限制强度级为3级,6等地为>3级、<4级,7等地为≤4级限制,8等地限制强度为4级,9等地达5级强度限制。土地限制型划分为11个,即坡度,水源保证程度,积水程度,沼泽化程度,细土层厚度,土壤质地,障碍土层分布深度,盐渍化程度,侵蚀程度,风蚀风积程度,温度限制等,每个限制因素类型的限制程度从弱而强划分为0级(无限制)至5级。

评价对象为土地类型(亦可称土地资源类型)。表示方法采用等、型、评价单元序号的组合方式,如:

r——-限制因素类型为水源条件限制

r——-限制因素强度为1级限制

1——-土地资源类型序号为1号

2——-土地质量等级(2等)

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中国土地资源制图主要是局部区域编制大比例尺土地资源图。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围绕全国和各省区的农业区划,编制了从1∶1000000、1∶500000至1∶100000和1∶50000的图件,因而中国除少数区域外,已经拥有各种比例尺的土地资源系列图件,制图技术方法上,亦逐步并正广泛利用遥感和计算机。

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编委会依据1∶1000000土地资源图的量算与统计,可以得到中国26项土地资源的有关资料,能较全面地反映中国土地资源的概况。

8个土地适宜类面积及其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为:宜农耕土地面积1.62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7.2%;宜农宜林宜牧土地类面积0.467亿公顷,占5.0%;宜农宜林土地面积0.0952亿公顷,占1.0%;宜农宜牧土地类面积0.047亿公顷,占0.5%;宜林宜牧土地类1.16亿公顷,占12.3%;宜林土地面积1.602亿公顷,占17.0%,宜牧土地类面积2.351亿公顷,占25.0%;不宜农林牧土地类2.074亿公顷,占22.0%;现有耕地净面积1.387亿公顷,其中一等耕地0.575亿,占耕地面积的41.33%;二等耕地面积0.48亿公顷,占耕地面积34.53%;三等耕地面积0.285亿公顷,占耕地面积20.48%;不宜农耕土地0.0507亿公顷,占耕地面积3.66%;现有林地中,一等林地面积1.103亿公顷,占林地面积64.87%;二等林地面积0.465亿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6.93%;三等林地面积0.138亿公顷,占林地面积8.20%。草地资源中,一等草地面积0.489亿公顷,占草地面积的12.85%;二等草地面积1.48亿公顷,占草地面积的38.93%;三等草地面积1.82亿公顷,占草地面积的47.86%;不宜牧草地面积0.014亿公顷,占0.36%。

10个限制性因素类型面积及占全国农林牧土地总面积的%为:无限制面积0.731亿公顷,占9.82%;水文与排水条件限制面积0.406亿公顷,占5.46%;土壤盐碱化限制面积0.363亿公顷,占4.89%;有效土层厚度限制面积0.927亿公顷,占12.46%;土壤质地限制面积0.789亿公顷,占10.61%;基岩裸露限制面积0.0813亿公顷,占1.09%;地形坡度限制面积2.795亿公顷,占37.59%;土壤侵蚀限制面积0.368亿公顷,占4.94%;水分限制面积0.619亿公顷,占8.32%;温度限制面积0.359亿公顷,占4.38%。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随着资源、环境、人口、发展关系的日趋尖锐和协调发展任务的日趋繁重而越来越显得突出。

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有:(1)土地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的研究;(3)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结构,工矿土地合理开发结构,旅游土地资源评价等非农业目的评价研究,亦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石玉林.自然资源,1986,3∶54~57

2 李孝芳.自然资源,1986,3∶16~20

3 戴旭.土地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82~199

4 申元村.土地资源调查规程.北京:林业出版社,1987.25~47

5 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编委会.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编图制图规范.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6 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编委会.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集.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0

7 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编委会.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土地资源数据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申元村研究员撰;赵松乔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