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759页(2487字)
又称松辽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面积约35万km2,是中国最大的冲积平原。
平原周围: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东有长白山环绕,南临渤海。东北平原,在地形上又可分成3个区,即:松嫩平原、下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平原气候,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季风气候。平原水系,有黑龙江、辽河两大水系。平原土壤,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风沙土、滨海盐土和沼泽土等为主。平原植被,大部垦为农田,平原西部尚存一些羊草草原、碱蓬、碱蒿、榆树疏林、蒿类灌丛,三江平原尚有大片禾草、苔草沼泽等。
平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石油产地。因此,对东北平原的研究,就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
50年代,韩景行等,对松辽盆地进行了石油普查工作。这一阶段,采用了航空磁测、重力、磁力、电法、地震、地质调查、浅钻、深探井等综合勘探方法,掌握了盆地概况,建立了地层层序,明确了自垩系是松辽盆地主要生储油岩系,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和扶余油田。50年代中期开始,对辽河断陷盆地的油气资源也进行了勘探,70年代后进行了大规模钻探,证实它是一个含油气很丰富的盆地。
此外,水电部对辽河流域进行了规划,还探讨了松辽运河开发的可能性,并完成了《辽河流域规划要点》。长春地质学院,完成了一套1/20万综合性水文地质报告。
1959年,程伯容对松嫩平原盐渍土及其改良途径进行了研究。1959年,祝廷成撰写了《黑龙江省萨尔图附近植被的分析》一文,并被国外引用。
60年代,黑龙江省地质局对松嫩平原(北部)水文地质进行了勘测并计算了地下水储量;吉林地下水储量联合研究组,于1960年,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地下水的可开采储量进行了研究。内蒙古水利厅设计院对西辽河及松辽运河内蒙灌区的土壤和水文地质进行了勘测与研究;1963年,程伯容等对松嫩平原盐渍土的盐分累积进行了研究;李昌华等对松嫩平原盐渍土的主要类型、性质和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王汝槦、刘期松、陈恩风等对吉林省郭前旗灌区苏打盐土的盐分动态和生物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祝廷成等对东北草原上的植被复合体进行了综合研究;1964年,李祯研究了西辽河平原沙地特征及其改造利用途径。
70年代,裘善文对三江平原中部的第四纪地质、古河道与沼泽形成以及松花江古水文网遗迹等进行了研究。夏玉梅探讨了三江平原第三纪至第四纪孢粉组合特征与古气候关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研究室对三江平原沼泽进行了较系统研究。1976年,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治理小组对三江平原做出了综合治理规划。
80年代,杨万里主编《松辽陆相盆地石油地质》一书,从不同学科角度总结了松辽盆地石油地质规律,并对若干石油地质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反映了近30年来陆相石油地质的进展。杨万里、高瑞祺、郭庆福、刘耀光等着《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一书,从生油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油气生成演化、油气运移和聚集特征,以及大油田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等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陆相大型湖盆油气生、排、运、聚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陆相大型湖盆的生烃模式,提出了陆相大油田形成的最佳匹配条件;葛泰生、陈义贤、熊崇钰对辽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藏分布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1982年,孙建中对松辽平原第四纪地层的划分进行了研究;1983年,杨秉赓、孙肇春、吕金福研究了自新第三纪以来的松辽水系的重大变迁和平原的形成;1984年,裘善文对松辽平原第四纪中期的古地理进行了研究;1986年,杨国荣应用数值分类法对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进行了分类;1987年,林汀水等对辽河及辽河平原水系的变迁进行了研究;1985年,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课题组对《中国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获得了重要成果;1981年,祝廷成发表的《中国东北羊草草地的生态研究》,被第14届国际草地会议列为草地生态组论文。他以草地优势植物对水、热因子反映的生态特性为依据,对中国草地类型进行了划分,现已被国内外同行广泛采用;1990年,景贵和等对《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并对吉林省中西部沙地和景观生态建设进行了规划。当前,对东北平原的研究包括:(1)是对平原西部土地沙化和“三北防护林”正进行着深入的研究;(2)是对“北水南调”进一步进行着广泛的研究;(3)是对平原区的综合利用与整治进行着广泛、综合的研究;(4)是对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陆相油气生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232~241,282~295
2 杨秉赓,等.地理研究,1983,2(1)∶48~56
3 杨万里主编.松辽陆相盆地石油地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1~14,26~34
4 杨万里,等.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7
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古地理图集.北京:地图出版社,1985.77~81
6 朱夏,徐旺.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7~23,60~74
7 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课题组.中国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90.1~50
(东北师范大学杨秉赓教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