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五加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261页(2838字)
来源于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的红毛五加及其变种,产于温带,中国主产于四川,西北和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也有分布。
其地上茎表密生灰色的和茶褐色带微红色的毛刺。本植物的茎皮俗称红毛五加皮,供药用,可主治三方面的病症:拘挛疼痛;痿痹、足膝无力;皮肤风湿、阳萎、囊湿。
据考证,中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豺漆五加即现今的红毛五加。
本品是具有人参作用特点的刺五加的近缘植物,为一类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用植物。
1983年,沈映君等首先对红毛五加皮的药理作用作了研究,并与刺五加进行对比,发现红毛五加皮(乙醇浸膏)有类似刺五加的以下作用:(1)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给药后使小鼠安静,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对小鼠戊巴妥钠睡眠时间有显着的协同作用,使动物睡眠时间显着延长;对安钠加所引起的小鼠中枢兴奋作用有明显的对抗作用。(2)抗炎作用:对大鼠蛋清性或琼脂性足跖肿胀以及小鼠因二甲苯或巴豆油所致的耳部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后一作用,红毛五加较刺五加更为明显。(3)能明显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表明它能促进动物肾上腺皮质的功能。(4)对幼年小鼠胸腺有明显的萎缩作用,使其重量明显减轻,但可使肾上腺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揭示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刺五加对幼年小鼠胸腺和肾上腺的重量均无明显的影响)。
(5)对于离体肠肌或离体(未孕或妊娠)子宫均有相似的兴奋作用,可使肠肌或子宫的张力略升高,收缩幅度变大。同时还发现本品的水煎液具有突出的抗实验性动物缺氧的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水煎液10g生药/kg体重,可:(1)明显延长正常小鼠及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的小鼠在正常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2)显着提高正常小鼠以及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的小鼠在减压条件下的存活率;(3)明显降低小鼠因溺水缺氧所致的死亡率;(4)显着延长小鼠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的生存时间;(5)明显延长小鼠缺血性缺氧的存活时间;(6)显着减少小鼠全身的耗氧量。这一结果对于探索本品用于治疗某些临床缺氧性疾病,如冠心病、肺心病、脑血管病等很有启发意义。又经试验,本品的乙醇浸膏或水煎液,毒性均极小,较大剂量或较长时间用药均安全。
在以上结果的启发下,为了寻找红毛五加与刺五加所含的相似的活性成分,为了探讨前者作为后者代用品的可能性,一些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药理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经用红毛五加皮的水、丁醇和乙酸乙酯的提取物分别试验,发现水提取物和丁醇提取物均有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小鼠耐缺氧作用,具有和刺五加相似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本品经乙醇冷浸后的水煎液,可使豚鼠离体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但量效关系不明显);对乌头碱所致的大白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延迟其潜伏期;对因氯化钡所致大白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但维持时间甚短;并可使因花背蟾蜍毒性所致的豚鼠离体心脏及麻醉猫心律失常转为正常节律,从而提示这类活性成分可能是亲水性的。与此同时,也有报道本植物的多糖分有防辐射损伤的作用。
1991年,李成林系统地比较了本品与刺五加的药理作用,除有以上活性外,还发现本品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小鼠大脑蛋白质合成,加强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增加肝脾的核酸代谢,预防急性肝损伤,还可提高肝脾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雄性未成熟大鼠睾丸发育。
关于红毛五加成分研究,自90年代以来始见有关的报道。
赵余庆、孔德云、潘美德等人,几乎在同一时期内分别在各自的实验室内开展了对红毛五加成分的研究,分别由不同的溶剂提取物中得到相同或不相同的成分共数十种。综合他们的研究结果为:茎皮主要含有(1)非挥发性成分:二十二烷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紫丁香树脂酚及6种甙类成分(胡萝卜甙、木通皂甙A、木通皂甙C、α-常春藤皂甙、齐墩果酸3-0-β-α-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及紫丁香树脂酚-0-β-D-葡萄吡喃糖甙)和10种水溶性成分(胸腺嘧啶、尿嘧啶、黄嘌呤、腺嘌呤、次黄嘌呤、腺苷、丙三醇、尿囊素、D-甘露醇及liriodendrin)(2)挥发性成分:芹子烯、姜黄烯等48种非含氧倍半萜及烷基烃类化合物。根、茎经化学预试验,发现主要含有酚类、黄酮、糖类、甙类、油脂、甾萜成分。测定其所含有的总甙(Ⅰ)、丁香甙(Ⅱ)、总黄酮(Ⅲ)及多糖(Ⅳ)的含量(根、茎)分别为Ⅰ∶1.84%,0.96%;Ⅱ∶0.04%,0.03%;Ⅲ∶0.49%,0.40%;Ⅳ∶2.50%,3.22%。上述各成分,何种是有效成分并未明确。
由于红毛五加与刺五加的生物活性相似,而红毛五加尚有一个优于刺五加的特点,即红毛五加药用部位是茎皮,每年采挖时只砍伐地上部分而保留根部,次年再生,资源永不枯竭;且因砍伐茎部还刺激了根部,使次年茎部生长更为旺盛。
而刺五加是采用根部供药用,使植物不易恢复再生。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红毛五加仍将是植物药研究的一个重点品种。
其热点将集中在继续分析其所含的成分,同时配合生物活性试验以确定有效成分;进而配合毒理、药理、药剂、药物代谢和临床探讨作为治疗新药和保健制品开发的可行性以及有关该植物生态、栽培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沈映君,等.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4∶43~48
2 黄国钧,等.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4,1∶53~56
3 卫平,等.西北药学杂志,1987,2(3)∶13~15
4 孔德云,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0,21(5)∶202~204
5 刘玉兰,等.中国中药杂志,1990,15(8)∶46~48
6 李成林.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2)∶29~31
7 赵余庆,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16(7)∶421~423
8 美德,等.中草药,1991,22(12)∶534~536
9 赵余庆,等.中草药,1992,23(4)∶216
10 赵余庆,等.中药材,1992,15(4)∶28~31
(华西医科大学杨培全副教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