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投影理论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0-01 05:39:26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64页(4520字)

度量投影PG即度量空间中点到一个集G的近距映射。

1974年I.Singer确立此名,分单值与集值两大类。早在1960年Cheney和Phelps等就已对单值的PG惯称近距映射(proximiity map)。

除最基本性质,如齐性、幂等性、拟可加性PG(x+g)=g+PGx(g∈G)等外,几个重大问题乃PG连续性、Lip性、可加性、微分性、界‖PG‖、集值映射1.s,c性、u,s,c性、连续选等。

连续性方面1964年Singer首先指出赋范空间中,对有限维车贝子空间或度量空间中近紧车贝集G,则PG连续于全空间,近紧一词是1961年Efimov和Stechkin引入的。添进空间条件方面,早在1958年Ky Fan和I.Glicksberg证出自反、严凸、(H)性空间(记(Rx)∩(R)∩(H))中闭凸集G,则PG连续,G只设是车贝集。要使PG连续需其他什么条件?1968年Wulbert知B.空间中言,G必须囿连通,并分析了Ky Fan三条件的作用。

潘文熙1991年获(Rx)∩(H)的丰富多充要条件,联系了近紧、齿性、强曝性等。1969年V.Klee指出(H)仍非必要的,E.V.Osman70年代以L.P.Vlasov系列研究确立了Osman空间,是使凡闭凸集G,PG单位连续的空间本征,它真正区别于(Rx)∩(R)∩(H)空间,及(Rx)∩(R)空间。

1967年Vlasov又引入CLUR空间,1971~1973年Vlasov和Osman研究知CLUR中车贝集G,则PG连续性等价于G近紧性。PG可加性或收缩性方面,1958年Hirschfeld创立几个定理,其中若n维(1≤n≤dimX-2)的任一子空间G都是车贝的,且PG可加,则导致X等价于内积空间。

可加性换为收缩性‖ PGx‖≤‖x‖亦如此。这开创了用PG性质描述内积空间本征的先例。

此方面前景广阔。PGLip性以Freud定理为基础,反命题即PG局Lip性何时推得强唯一性呢?1984年M.Bartelt和D.Schmidt就C(Q)中有限维G建立了这方面命题,另外H.rschfeld型命题乃1971年Lindenstrauss和Tzafriri建立的:(Rx)∩(R)空间(维数≥3)中若任一闭子空间G都有PG匀Lip,则X同构于内积空间。且二氏指出PG匀Lip性却非内积空间所独有。

关于局Lip常数λ能有多大呢?1982年S.Bridge获得C[0,1]中有限维Haar子空间G时的λ估计式。

80年代PGLip性已发展到量性化研究,引入PG的连续模。这方面以1981年G.Godini,1982年P.Szeptyski,1983年T.Abatzoglu的工作为代表。关于PG的微分性质,1968年R.Holmes和B.Kripke详尽推出Lp(μ)(1<p<2)中有限维子空间G时PG微分公式及存在性。G为闭凸集情形,1969年J.B.Kruskal给出了R3中闭凸集G例,使单边G微分都不存在,但PG连续。

这方面,深入要用度规泛涵pG(x)为工具。

对Rn,Hilbert空间已有不少可微性结果,如E.Asplund1973年获知Rn中闭集G,则PGa.e.F可微。1982年S,Fitzpatrick、R.R.Phelps指出Hilbert空间中,G闭凸则PG的F导数。1984年Phelps考虑某些B,空间,1979年Abatzoglu考虑n维赋范空间范数在一定可微条件下对闭集G,PG的F可微性。

关于d(x,G)的可微性,继1981年Klee有1989年J.R.Giles获一定结果。对Hilbert空间中C2流形G,研究PG的有1975年C.Chui,G.Phillips和P.Smith,1976年J.M.Wolfe及1980年Abatzoglu等。

集值度量投影研究重点与单值情形不同,首先是PG本身何时1.s.c,u.s.c的?若二者俱备则是集值连续的,更若单值回复单值PG连续性。更重大问题是何时有某种性质的单值选,例如连续选。1968年J.Blatter,P.Morris和D.Wulbert指出度量空间中,G是近紧集便有u.s.c,但只设G可近集却不真。Osman1970年指出G设可近,欲PGu.s.c,必先满足d(xn-x0,G)→0,则xn→x0。判别1,s,c,较难。1973年B.Brosowski和R.Weg mann指出即使G是有限维子空间亦不保证1.s.c,为此1964年A.L.Brown所引入一种(P)性空间(比严凸性弱)却等价于任有限维G(或只要任一维G)Pc1.s.c,且成立时PG有连续选,好在Co,L1(T,μ),T≠有限原子和都是(P)性空间。

有限维多角空间等亦然。

1.s.c性与连续选关系密切,最值得注意是对n维子空间G何时PG有连续选,1980年F.Deutsch和P.Kenderov引入n-1.s.c性。1987年S.D.Fisher证明了对n维子空间G.欲PG有连续选等价于PG(n+1)-1.s.c的。1980年Deutsch和Kenderov指出G是殆车贝集时,PG有连续选等价于PG2-L.s.c的。

系统研究连续选的基础工具是1956年E.Michael的连续选定理;由仿紧空间到B.空间的l.s.c集值映射Φ,只要每点像是非空闭凸集则Φ有连续选。1980年H.Kruger指出G是可近子空间,PG0.s.c,则PG有连续选。而PG有零性连续选则必须PGL,s,c。1964年Brown始引入CSF空间,即对有限维G.PG有连续选者。

,但(CSF)本征尚未解决。实例空间C(Q)中PG连续研究最热门。

1968年Blatter、Morris和Wulbert获深刻结果,描述了PGL.s.c以及u.s.c及零点集Z(PGf)构造的关系,所设G是伪车贝子空间,即任f,PGf是有限维非空的。由此C[0,1]中的有限维空间G若非车贝的,则PG也不可能1.s.cC(Q)中最简单一维子空间G=[g0],PG有连续选的本征于1969年A.J.Lazar,Morris和Wulbert解决,即Z(g0)的边界点只能≤1个,且在这个边界点的某一邻域上g0(t)定号,故最初曾猜想条件单纯取决于g0的零点集,实际却还取决于g0(t)定号与否。G是有限维情形,多年来一直为人所关注,但未彻底解决,只分别获一些必要与充分条件,比如1977年G.Nürnberger设G有限维,PG就有内径连续选。一方面1980年他又证实PG有连续选必须G是弱Haar子空间,这就大量联系R.Zielke和D.Zwick的工作。1971年Brown,1978和1982年Nürnberger和M.Sommer的研究涉及连续选唯一性问题。1990年Blatter全面探讨于C(Q)中有限维G时PG连续选问题。

其他实例空间方面,1969年对L1(μ)无原子、G有限维指出PG不存在连续选,1968年Morris就有限余维G获PG有连续选一些充要条件。1985年J.Reif研究了Co,l1,l空间情形。1988年Deutsch、V.Indumathi和K.Schnatz对L1(μ)中一维G=[g0]欲PG有连续选等价于g0(t)合Lazar条件。

而l1情形是早些Lazar1969年解决的。Lip选与线性选也有不少研究。1978年E,Behrend,1979年D.T.Yost研究了B.空间中闭子空间G时PGLip选。

1989年李武(Li Wu)、Deutsch和S.H.Park深入研究集值Lip性与Lip选关系。这三人1991年对G0(t)中f|:=0(S紧)的闭伊M研究PG有线性选等价于每个g∈C(S)的保范,Tietze展拓为f∈c0(T)都有线性选,而Lip选亦类似。

1990年V.A.Ubhaya究用凸函,拟凸函佳逼的Lip选。1982和1987年Deutsch对赋范空间中有限维子空间G,PG有连续选,或可近子空间G,PG有线性选的本征条件,用了描述,1985年P.K.Lin对c0(T)中有限维子空间G,找到PG有线性选充要条件,也研究Lp时PG线性情形,1991年宋文华继续深入研究G是可近余维n情形。

逼近集G变动时PG的研究,普遍用Hausdorff距离h(G,G′)。1982年P.Szeptyskin和T.Vleck就Hilbert空间,闭凸G,G′建立了‖PGx-P′Gx‖≤[d(x,G)+d(x,G′)]h(G,G′)。

潘文熙推广到匀凸空间获完善公式,若偏离度Δ(G′,G)≤d(x,G)且Δ(G,G′)≤d(x′,G′),则‖PGx-P′Gx‖≤d(x,G)δ-1,δ-1是凸模逆函,其他情形估计上界为h(G,G′)。另一研究方式用闭凸集列Gn的Mosco极限集,(M,氏1969年始)表达了何时PGnx→PGx或。有1984年M.Tsukada和1987~1990年G.Beer的系列工作。

改范数后的PG问题,1989年Brown首提出到n维G投影P能改等价范数使P成为度量投影的P特征是什么。

先考虑改范数后。1991年L.Vesely考虑了自反空间中闭子空间G,找到充要条件。

对可分子空间或余维m≥2的G也进行了讨论,这与空间强曝露点有关。改范数研究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 Ky Fan,Glicksberg. Duke MJ, 1958.25:553~568

2 Singer I. Rev Roum M,Pures ef Appl. 1964,9:167~177

3 Singer I. SIAM ,1974,1~95

4 潘文熙,全国第3届逼近论会议论文集,1983,117~129

5 Deutsch F.JAT,1989,58∶297~314

6 宋文华.JAT,1991,66∶53~57

7 Blatter J. Unique continuous selections for metric projec-tions of C (X) onto finite - dimensional vector spaces, 1990,61:194~221

8 Vesely L. JAT, 1991I66I72~82

(暨南大学潘文熙教授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