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酸盐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281页(4695字)
1841年Fenmy首次合成高铁酸钾。
20世纪50年代左右,J.M.Schreye和G.W.Thompson在实验室利用次氯酸盐氧化三价铁盐制备出高纯度、高产率的高铁酸钾。之后,人们提出了不少工业生产性的制造方法。如:电解法、高温过氧化物等。另外,H.J.Hrostowski等制备出Rb+、Cs+的纯净高铁酸盐,然后用高铁酸钾与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反应制得Ba2+、Sr2+、Co2+、Pb2、Hg2+Ni2+Ag+Mn2+等多种高铁酸盐。
1958年R.H.Wood等通过测定含水高铁酸钾与高氯酸在25℃下的反应热,计算出离子的生成热,由此又计算出其生成自由能,并计算了半反应:
酸性条件: (1)
碱性条件: (2)
氧化还原电位:;。
从电极电位值可以看出,高铁酸有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许多物质。
高铁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能杀死大肠杆菌和一般细菌,去除污水中有害有机物、及剧毒CN-等。高铁酸根离子分解产生的Fe(OH)3可以作为吸附剂,吸附各种阴离子,起到净水作用。
其它方面的研究包括:高铁酸盐作理想的磁记忆材料,以及通过控制酸钾的分解速度制造各种类型的羟基氧化铁等。
制备高铁酸盐的基本方法有次氯酸盐氧化法、电解法和高温过氧化物法(干法)。次氯酸盐法产率及纯度好;电解法原材材料消耗少,但电力消耗大,副产物多;而高温过氧化物法需要获得高温,但纯度和产率较高。
次氯酸盐氧化法:在碱性条件下,用次氯酸盐(最常用NaClO和KClO)氧化三价铁得到高铁酸盐。
反应式如下: (3)
它可以用下面两步反应来表示:
Fe3+3OH-→Fe(OH)3 (4)
(5)
采用以上两步可以避免铁盐阴离子进入氧化阶段。因为高铁酸根能氧化许多离子,使最后产率及纯度下降,因此上两步反应比较有利。
由于碱土金属及过渡金属的次氯酸盐反应活性比较低,不能直接氧化其铁盐制备高铁酸盐,而能由高铁酸钾与碱土金属及过渡金属离子进行分解反应制得。
如高铁酸钾适宜的反应参数如下:
反应温度:10~30℃
反应时间0.8~1.5h
铁盐浓度:25%~40%(以硝酸铁计)
次氯酸盐浓度:20%~35%(过量50%)
碱(KOH)浓度:25%~35%
所选择的铁盐中,以硝酸铁反应性能最好。
然后将次氯酸钾逐渐加入,搅拌控温反应,生成高铁酸钾,再加入高浓度KOH或片状KOH使高铁酸钾结晶析出过滤,滤饼用异丙醇或仲丁醇洗涤、真空低温干燥得成品。
电解法:电解制备高铁酸钠,以此来与其他金属离子反应制备高铁酸钾及其他盐。
电极反应如下:
(7)从电解液转移到阳级表面
阴极:2H2O→H22OH↑(--2e (8)
总反应式是:
Fe+2OH-+2H2O→FeO2-+3H2(9)
及: (10)
高铁酸根形成后很容易被阴极或阴极H↓(2还原,反应如下:
因此电解池宜采用隔膜型,隔膜材料为一种全氟磺酸树脂膜。池体用聚四氟乙烯材料。阳极为纯铁板,阴极为Ni网,阳极装有电动搅拌器,阴阳极各有加热管。
阳极液组成的是:NaOH、NaCl、Fe3+的水溶液;阴极是NaOH水溶液。
通电电解2h,加入NaOH结晶高铁酸钠。电解过程操作参数:
阳极电解液:NaOH浓度:50%~65%
NaCl浓度:0.05%~1.0%
H+范围:10-14mol/L
Fe3+浓度:0.1%~10%
阴极电解液:NaOH浓度:45%~65%
电解过程参数:电流密度:0.03~0.5KA/m2
电压:1.5~3/5V
温度:35~50℃
整个电解过程结束后得到含Na2FeO4.128%的产品电流,效率达92.7%。
高温过氧化物法(干法):1986年E.Martinez-Tamayo等在研究Na2O2/FeSO4反应体系时,提出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方案。并认为过氧化物/硫酸亚铁体的氧化行为与所用氧化剂阳离子性质有关。例如相似体系BaO2/FeSO4中,最后并没有六价铁存在,只生成四价铁盐。
而Na2/FeSO4体系在N2流中于700℃反应1h,得到产生完全的六价高酸盐,却没有四价、五价存在。
反应如下:
2FeSO4+Na2O2→Fe2O3+NaSO4+SO3 (13)
2Fe2O3+2Na2O2→4NaFeO2+O2 (14)
2SO3+2Na2O2→2Na2SO4+O2 (15)
5NaFeO2+7Na2O2→2Na4FeO4+Na3FeO4+Na2FeO4+2Na2O+O2 (16)
Na4FeO4+Na2O2→Na2FeO4+2Na2O (17)
2Na3FeO4+2Na2O2→2Na2FeO4+2Na2O (18)
总反应式:
2FeSO4+6Na2O→2Na2FeO4+2Na2O+2Na2SO4+O2(19)
反应过程参数:Na↓(2O2/FeSO4;摩尔比3∶1.0;反应温度700C;反应时间1h
Na2O2有极强的吸湿性,混合Na2O2/FeSO4过程应在密闭、干燥的环境中进行。然后在N2气流中加热反应,得到含Na2FeO4的粉末,再用5molNaOH(溶解过程温度上升不得高于5℃)。离心10min,快速过滤收集滤液,加入氢氧化钾固体至饱和,高铁酸钾以结晶形式析出,过滤、醇洗、真空低温干燥得成品。
各种研究中对产品的分析主要是采用化学分析法,如铬酸盐法、溴酸盐法及铈盐法(J.M.Scrheyer等,1950)。它们都是利用高铁酸根的强氧化性,在碱性溶液中氧化过得亚砷酸根,过量的亚砷酸根用溴酸盐、铬酸盐及铈盐回滴,从而确定浓度。反应如下。
(20)
此外,1971年A.S.Verkatadri等提出循环伏安法分析高铁酸盐,但采用并不广泛。
高铁酸根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Fe原子位于4面体的中心,4个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4个顶角上,而且这4个氧在动力学上是等价的。Fe-O键是较强的共价键,而是单一的化学单元。高铁酸盐晶体都属于正交β-K2FeO4晶系,与K2SO4、K2CrO4有相同的晶形,每个晶胞有4个分子。高铁酸盐稳定性较差,尤其是水溶液或含有少量水份的产品,很不稳定,极易分解,在酸性条件下很快放出O2气。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也缓慢地按式(12)分解。但随着碱性增强,分解变慢,水溶液比较适宜的H+浓度范围(3.16×10-14~3.16×10-12mol/L),在此范围内几乎不分解。
式(12)中生成的Fe(OH)3对高铁酸根分解有催化作用。另外,高铁酸根热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愈来愈差。
所以干燥高铁酸钾产品时温度不得高于60℃。但碱土属高铁酸盐比碱金属及过渡金属高铁酸盐有较好的稳定性。
如BaFeO4·H2O在中性或弱性环境中仍能稳定存在,很少发生分解。而且在100℃以上放置也不会失去其氧化能力。
有机物质的氧化一般使用MnO2、KMnO4、Cr2O3、KCrO7等氧化剂,但这些试剂有毒、有污染、对皮肤及膜有腐蚀性和刺激性,而且重铬酸钾的氧化产物三价铬Cr3+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高铁酸钾作为合适的氧化剂的最大障碍是它在有机物质中溶解性差,另外高铁酸钾适用的强碱性环境(H+浓度3.16×(10-12~10-14)mol/L)也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为了解决溶解度问题。K.S.Kim等(1984)报道使用相转移催化剂(PTC)条件下的高铁酸钾选择氧化烯丙醇、苄醇、仲醇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他们使用高铁酸钾粉末、色谱Al2O3(未活化)及CuSO4·5H2O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能在伯醇和仲醇的混合物中选择氧化仲醇成相应的酮,而伯醇不被氧化。
另外,在环乙烯存在下,苄醇5h被氧化成苯甲醛的产率只有20%,结果表明碳碳双键(>C=C<)束缚了高铁酸钾的活性部位,使其不能很好地进行氧化反应。此外,这一混合氧化剂对多羟基化合物上羟基的选择性很强,如苯基-1,3-醇。
4h以95%的转化率生成苯基-1-羟基-3-酮。
1988年H.Firouzubadi等探索和尝试了高酸银和一水高铁酸钡的氧化性能。因为银盐昂贵,较难工业化使用,因此意义不大。而一水高铁酸钡则是较理想的有机物质氧化剂。
在对质子有惰性溶剂中能有效地选择氧化有机物质。在苯、庚烯、甲苯等回流条件下氧化不同的有机物质。
从氧化结果看,这种试剂的适用范围宽、氧化转化率高。能氧化许多有机物质。
如伯、仲醇、α-羟基酮、氢醌、芳族胺、苄胺、肪等等。
70年代中期,R.H.Murman,T.O.Waite,K.Svanks对高铁酸盐作为水处理剂作了许多研究。80年代日本从加藤健司等对高铁酸盐杀菌效果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并随着高铁酸钾工业制法的改进,开始应用小规模水处理方面。1987年,M·Gilbert报道了高铁酸盐与原子态氯有同样的杀菌效果。有可能成为氯源消毒净水剂的替品。
综上所述,高铁酸盐可以作为新一代选择氧化剂和水处理剂。
但是还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以尽快应用于现代化学工业有环境治理工程。
(河北大学李志远、赵建国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