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0-01 08:47:37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902页(2844字)

番木瓜环斑病毒病(PRV)是世界各番木瓜产区的毁灭性病害,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

1986年,埃布尔(P.P.Abel)等首次克隆了烟草叶病毒(TMV)外壳蛋白(CP)基因,并且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叶盘感染法导入烟草细胞。CP基因在烟草中稳定遗传表达,使烟草普通花叶病发病期推迟13天以上。此后短短5年,世界各地科学家针对7组20多种植物病毒克降了CP基因,其中7种已获得工程植物,它们对CP基因来源的病毒甚至异源病毒表现程度不同的抗性。

PRVC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也取得较大发展。

1985年,内格尔(J.Nagel)等合成并克隆了PRV-W RNA3′区段cDNA,根据体外翻译结果及其与铃薯Y病毒(PVY)组其他成员的研究结果比较,推断PRV CP基因于病毒RNA的3′端。1990年,奎马达(H.Quemada)等合成并克隆了PRV HA5-1 RNA的3′区段cDNA。通过分析两个株系RNA3′区段cDNA碱基序列和CP氨基酸顺序,提出CP基因序列,其长度为864碱基。

1990、1992年,费奇(M.M.M.Fitch)等以未成熟胚、胚轴切段和体细胞胚为受体,用高速微弹法(基因枪法)将构建在pGA482GG的CP嵌合基因导入番木瓜。

对于卡那霉素选择培养基上生3周的愈伤组织、6个月的体细胞胚进行报告基因β-葡糖苷酶基因(GUS)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基因(NPT Ⅱ)表达的检测,得到阳性结果。由转化细胞再生的植株在温室中对PRV HA有显着抗性,对来自泰国的PRV则几乎没有抗性。

1991年,凌凯树等将上述嵌合基因通过叶盘感染法转化了烟草,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PRV CP表达量占叶片总蛋白的0.09%~0.25%,对烟草蚀纹病毒(TEV)、PVY、胡椒斑驳病毒(PeMV)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但对非PVY组的黄瓜花叶病毒(CMV)无效。库胡尔(A.R.Kuehule)、斯考查(R Scorza)分别测到转基建兰、李表达了PRV CP,以期进一步验证其介导的异源抗性。

1991年.叶长明等根据奎马达报道的PRV CP基因序列,在人工合成的两段引物引导下,以华南PRV·Ys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了CP基因cDNA第1链,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扩增得到双链cDNA,然后克隆进大肠杆菌质粒载体pUC18和pUC1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奎马达报道的差异较大,同源率为89.3%,且少连续6碱基。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P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在此基础上将CP基因插入pRoK Ⅱ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序列之间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RPC,通过“三亲交配”将此载体引入农杆菌LBA4404,与其中的Ti质粒pAL4404构成双元载体系统。

1991年,刘俊君等合成并克隆了PRV-Sm的CP的基因,此基因与国外报道的差异也较大,同源率为88.43%,而与PRV-Y用类似的方法构建CP基因同源率达96.1%。

有人认为CP基因只能表达对其来源的那种病毒或株系的抗性,奎马达的研究结果支持这种观点。但凌凯树等观察到一种CP基因工程植株对其他类似病毒或株系也有抗病效果。这又与上述观点相矛盾。显然对转CP基因植物的抗性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PRV CP基因转化番木瓜工作进展较为缓慢,这主要由于番木瓜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技术研究没跟上。1990~1991年叶克难等在番木瓜人工种子和外源基因导入方面获重要突破。用这些技术已获得PRV-Ys CP基因转化的番木瓜愈伤组织,拟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再生植株。

表达几种病毒CP转基因值物都有一定局限性,即只能抗一种或少数几种病毒,保护期还不能达到理想的长,当受到大量毒源重复接种时抗病性丧失或明显减弱。

番木瓜是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植物,传毒蚜虫周年保护较高数量,仅仅依靠CP基因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人们正着手克隆病毒核酸复制基因、抗体基因、核酶基因等可能更有希望。同时有必要将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即在选育矮生、早熟、耐病品种的基础上引入抗病基因。

由于番木瓜属于异花授粉作物,后代性状变异大.在保持品种的抗病性等优良性状方面,人工种子等无性繁殖技术将显示出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 Nagel J, Hiebert E. Virol. 1 985..143:435~ 441

2 Fitch M M M. Manshardt K M. Gonsalves D, et al. Plant Cell Rep,1990,9:189~195

3 Quemada H,Hostis B L. GonsalvesD, et al. J Gen Virol, 1990,71:203~210

4 Ling K S, Namba S, Gonsalves C. et al. Bio/Technology, 1991,9:752~758

5 Scorza R, Cordts J M, Mante L M, et al. Hortscience,1991,26:786

6 叶长明,叶寅,骆学海,等.植物病理学报,.1991,21∶1~4

7 叶寅,叶长明,骆学海,等.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13∶6~9

8 Fitch M M M,Manshardt R M.Gonsalves D,et al.Bio/Technology,1992,1l∶1466~1472

9 Kuehule A R.Plant Cell Rep.1992.11∶484~488

10 Suwenza L,Manishardc L.Horiscience,1992,27∶660

(华南农业大学叶长明博士撰;范怀忠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