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T抑制(Ts)细胞与自身免疫病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0-01 09:54:53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342页(3378字)

对自身抗原的耐受不是由于缺乏免疫应答细胞,而是它们主要被Ts细胞所抑制。

阐明特异性Ts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发病中的作用,试图通过增强和诱导特异性Ts细胞防治自身免疫病是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1971年,Gershon和Kondo首先报告了功能上呈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存在,接着许多实验者用体内外多种方法证明确有抑制体液免疫(抗体生成)和细胞免疫[如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Ts细胞存在。

Ts细胞是异质性的,有I-J+Ly-1抑制诱导(Ts 1)、IJ+Ly-1、2抑制转导(Ts 2)和I-JLy2、3抑制效应(Ts 3)3种细胞。

与其它T淋巴细胞亚群特性相比,Ts细胞对组胺、茶硷、前列腺素E2、刀豆素A、丝裂霉素C以及x射线敏感。另外,细胞表面的I-J抗原和IgG Fc受体与细胞抑制功能有关。

体外试验证明,人外周血有Ts细胞存在,有T4+2H4+的诱导细胞(T4+4B4+细胞是辅助诱导细胞)和T8+的Ts效应细胞。人的Ts细胞除没有I-J抗原外,其余的特性类似小鼠Ts细胞。

临床至少报告有13种器官特异性的和非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在疾病活动期Ts细胞功能明显低下,T8和T4+2H4+细胞数相对地和绝对地减少,但也有不一致的报告。

值得重视的是自身免疫病(如免疫性甲状腺病、Ⅰ型糖尿病、慢性活动性肝炎(非病毒性)的特异性Ts细胞,不仅在活动期,而且在自身抗体出现前和缓解期都持久低下。Leiboing等发现,正常人淋巴细胞能诱导出DNA的特异性Ts细胞,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则不能,但能诱导对其它抗原的特异性Ts细胞。说明特异性Ts细胞缺陷才是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的中心环节。

抗原刺激免疫应答细胞的同时,也激活Ts 1细胞使其分泌Ts因子(TsiF),后者作用于Ts 2细胞,再激活Ts 3细胞,分泌抑制因子(TsF),因子与有TsF受体的非特异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结合,抑制这些细胞功能,因而抑制Ⅳ型超敏反应。

1987年,Lynch等研究Ts细胞对浆细胞瘤分泌免疫球蛋白(Ig)的影响,认为Ts细胞除通过Th细胞间接作用外,主要是直接抑制B细胞的抗体生成。Ts细胞对B细胞膜上Ig的识别有四种类型:识别已与Ig结合的半抗原以及lg本身的独特型(Id)的、同类型和同种异型的抗原决定簇。

Ts细胞除直接作用免疫细胞外,还可通过抑制因子抑制应答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抑制增生反应和阻遏B细胞Ig重链基因的表达,抑制Ig的生成。

已分离出TsiF和TsF两种抑制因子。TsiF是抑制诱导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68000~72000,它有两条分开的肽链,一条能结合抗原,另一条有I-J抗原及重链可变区的结构。TsF是抑制效应细胞分泌的,由一条分子量为68kd的多肽组成,TsF能结合抗原,没有I-J抗原,但有I-A抗原。

由于Ts细胞表面没有独特的标志,所以无法分离和纯化Ts细胞。但是在体外经抗原长期刺激,能诱导出特异性Ts细胞株。

这对深入研究Ts种类、调节和作用机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已建立对乙酰胆硷受体(Ach R)特异的和对鸟苷特异的小鼠Ts细胞株,对髓鞘硷性蛋白(MBP)特异的大鼠Ts细胞株以及对DNA特异的人Ts细胞株,从有限的Ts细胞株表型分析来看,多数是T4细胞,少数是T8细胞。

1989年,Cohen提出有两类Ts细胞:一类是识别抗原的与Th细胞相对的Ts细胞,另一类是识别对抗原应答的免疫细胞(TDTH、Tc和B)上的Id,即抗Id的Ts细胞。前一类Ts细胞需用抗原诱导,后一类Ts细胞需用已致敏的淋巴细胞来诱导。

Ts细胞有非特异性诱导和特异性诱导两种方法。前者常用小剂量刀豆素A诱导,后者用可溶性高剂量抗原或一定数量的致敏淋巴细胞来诱导。选择性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FK506能激活Ts细胞,抑制其它淋巴细胞。

因此,抗原与上述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能选择性诱导出特异性Ts细胞。

用Ts细胞防治动物自身免疫病已有一定效果。输注对MBP特异的Ts细胞株,能抑制和预防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M)。用对Ach R特异的Ts细胞株能防止实验性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注射亚致病剂量被MBP致敏的淋巴细胞,能诱导出抗Id的特异性Ts细胞,防止EAEM的发生。

虽然众多试验资料支持Ts细胞的存在以及它们在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见。今后研究的焦点是:(1)与其他T细胞亚群不同,Ts细胞株不表达识别抗原的受体(TCR)、因此它是如何识别抗原的?(2)I-J抗原是小鼠Ts细胞重要成分,原认为1-J基因位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中,但是用DNA杂交技术未发现MHC有I-J基因。因此,I-J基因到底在何处?I-J抗原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在免疫反应中起何作用?(3)T细胞抑制因子的分子结构和基因结构是怎样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它是如何被调控的?用因子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怎样?(4)诱导特异性Ts细胞株仍然是重要的工作,可阐明Ts种类、激活过程、与其它调节细胞(如Th、抗抑制和反抑制细胞)是如何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总之,为阐明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以及为上述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

(5)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是多机制的,不同病人其机理不尽相同。因此,如何评定哪些患者是特异性Ts细胞功能缺陷者,如何提高和恢复特异性Ts细胞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Green DR, et al. Ann Rev Immunol. ,1983,1:439~463

2 Drof M E, Benacerraf B. An Rev Immunol. ,1984,2:127 ~ 158

3 Morimoto C, et al. J Immunol. ,1985,134 : 1508~1515

4 Asherson G L, et al. Ann Rev Immunol. ,1986,4:37 ~ 68

5 Lynch R G. Adv in Immunology, 1987,40:135 ~ 151

6 Liebling M R, et al. Arhtritis rheum. , 1987,30:s88

7 Liebling M R, et al. J Clin Immunol. , 1988,8:362~371

8 Tomer Y,Shoenfeld Y. J Autoimmunity,1989,2:739~ 758

9 Cohen T R, Atlan H. J Autoimmunity, 1989,2:613 ~ 625

10 Kawashima H, et al.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 1990,31 (12):2500

(上海医科大学吴厚生教授撰)

上一篇:肿瘤抗原 下一篇:抗核抗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