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证研究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0-07 18:31:5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174页(2997字)

肾在中医脏腑理论中是特别受到重视的器官。

肾藏精,主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故称“先天之本”。《医统正脉全书》说:“肾乃生气之原,为先天立命之基”。

肾的生理功能很广,但又有其具体内容,如肾主水、肾主纳气、肾主藏精、肾主生殖、肾主骨、肾开窍于耳等,所以肾是宏观的功能概念,涉及到人体的水液代谢、泌尿、生殖、生长发育、骨的生长、老年及延缓衰老等。

因而肾的功能对人体极为重要。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在临床上也非常重视肾的作用,许多疾病,只要有肾虚见证,均可调整肾阴肾阳论治。

因此,通过对肾虚证的研究探讨中医肾的本质,不仅能丰富和深入阐明中医脏象学说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理论,发展现代医学,而且在临床医学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延缓衰老、异病同治等方面具有开拓思路、提高疗效等特殊意义。

以往的研究揭示,肾的功能首先与机体内分泌系统有密切关系。

主要表现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甲状腺轴、性腺轴3大内分泌轴的关系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发现肾阳虚患者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排泄量降低,表明有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还发现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延迟。

当应用助阳药后,可使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正常。而肾阴虚患者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不正常升高,应用某些滋补肾阴药可予调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研究发现,肾阳虚患者血中甲状腺素(T3)水平降低,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延迟,用助阳药治疗可使之恢复正常。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阴虚火旺证候,可用滋阴药治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研究发现,男性肾阳虚患者血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偏高,睾酮(T)水平偏低,E2/T比值增高。

对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分泌反应延迟,用温补肾阳药治疗,可调整这种功能紊乱。

在女性,下丘脑-垂体功能减退,常表现为阳虚见证,可用温补肾阳药治疗。补肾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在调整周期和促排卵方面有效率在92.3%以上。

补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使排卵率达83.1%,妊娠率达50.6%。以补肾法治疗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性闭经,排卵率达76.9%。

补肾不是激素替代治疗,而是改善人体自身调节功能。

上述3条轴的病理生理改变,都可从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其次,肾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有关,肾阳虚者常表现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而肾阴虚者常表现交感神经活动亢进。上述功能障碍,均可经调补肾阴、肾阳治疗。

其三,通过肾主骨的研究资料证明,骨的生长发育除有赖于物质原料的补充外,还受甲状旁腺、甲状腺及垂体生长激素维生素D3的调节,这些激素的作用与肾功能有关。如维生素D3必须通过肾脏最后转化为1,25-双羟-D3才具有生物活性,因此被认为是肾的内分泌功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调补肾阴肾阳的药物治疗,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刺激红细胞生成。其他如“肾开窍于耳”、“肾主黑”等等也进行了不少研究。

总之,研究资料表明中医五脏中的肾是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的功能综合表现。

近期研究有以下结论:(1)肾阳虚证不仅有肾上腺皮质轴能紊乱,而且在不同靶腺轴也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是神经内分系统中的一种隐潜性变化。

(2)肾阳虚证具有多靶腺功能紊乱,两组平行观察未见轴间相互影响的证据,可推论肾阳虚证的主要发病环节为下丘脑的调节功能紊乱。(3)老年人甲状腺轴与性腺(男)轴的异常表现和肾阳虚证甚为类似,因此肾阳虚证的外象又意味着下丘脑-垂体及其某个靶腺轴上有一定程度的未老先衰。

此外,对肾与生长激素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生长激素与泌乳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生殖功能皆有重要意义。在生长激素和泌乳素的调控中,多巴胺起主导作用。故多巴胺-生长激素、泌乳素这一系统与中医肾本质有关。

观察到已届肾虚之年的正常老年人睡眠期期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青壮年人,而且对GRF的反应也明显减弱,说明生长激素的储备功能低下。老年人泌乳素分泌呈增高趋势,睡眠期泌乳素值和对灭吐灵的反应都较青壮年人为高。老年人经温肾治疗后,肾阳虚的症状有好转,生长激素与泌乳素分泌功能出现变化,说明生长激素和泌乳素是中医“肾”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又观察到老年动物下丘脑多巴胺含量较青壮年动物为低,为衰老时神经内分泌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补肾药可提高老年大多巴胺含量。

近期还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肾虚证,发现当切除甲状腺或肾上腺引起卵巢功能减退时,卵巢促性腺激素的受体数目和亲和力均降低,此时用补肾药治疗则可使受体数目和亲和力有所恢复,提示肾虚可能伴有受体功能降低。

此外,在肾虚证的研究中还应用cAMP、cGMP、SOD、红细胞免疫功能、微量元素等技术方法,对阐明肾虚证机理,从各种侧面提供了依据。

综合研究资料表明,肾虚证是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的功能改变的综合表现。

在今后的研究中,根据肾阴虚、肾阳虚的临床表现,观察分析并改进某些生理生化指标,找出其相关性和内在联系以说明肾的生理功能;在老年医学及延缓衰老研究中阐明和运用中医肾的学说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深入研究过程中,必然要应用实验病理动物模型以模拟肾虚证的临床表现,然后阐明其生理机制;虽然以往已经提出肾阳虚或肾阴虚动物模型,但今后的肾虚证研究中动物模型仍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整个生物学科已进入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探索研究生命本质的时期,从宏观进入微观水平的研究,因此必须进行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找出其相关性和规律性,再与整体水平的研究相结合,这是肾虚证研究的一个趋向,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医所谓的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神经与内分泌方面乃是肾虚证研究的重点之一,下丘脑以及下丘脑以外的部位、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肾虚证的病理生理机制。

研究肾虚证,了解肾本质,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或学说,而且必然会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脏象主题研究组.中华内科杂志,1976,1(2):80

2 沈自尹,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1):9

3 王文健,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3):149

4 李超荆.中医杂志,1982,23(6):69

5 张凤山,等.中医杂志,1982,23(8):60

6 李炳如,等.中医杂志,1984,24(7):63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丁钰教授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