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210页(3342字)
又称脉案、方案、诊籍,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即由医者将病人的症状、病因、脉象、舌象、病机、转归、治则、注意事项等作概括简要地记述与分析,同时录下处方药物名称、剂量、炮制方法、服用方法等,从而形成文字资料。
医案是医者临床思维活动过程、辨证论治过程的记录,也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应用的具体反映形式。作为一项中医学传统的学术研究课题,医案的整理和研究对于揣摩名医临床思维规律,训练辨证论治的技能,借鉴名医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均有重要的意义。
医案的书写与利用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周代,宫廷医生就重视医案的记录,并且每年以此考核医疗水平。公元前167年,汉代淳于意在回答汉文帝所询诊疗情况时,即以24则病案作答。这些病案称之为“诊籍”,载于《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宋代的医学教育,也利用医案对学生进行成绩的评定。宋代名医钱仲阳、许叔微等较早地在他们着作中附载经验方案,作为论说的佐证。明代以后,医案的数量及类型日益增多,内容愈趋完整及丰富,为后世医案的整理及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549年,由安徽江瓘、江应宿父子相继编辑的《名医类案》问世,成为历史上第1部医案研究着作。该书共12卷,分205门,集明以前历代名医医案,按病证分类编集,涉及内、外、妇、儿诸科。对治疗方药独特者,编者尚加有按语。
《名医类案》这种整理方法,有利于读者借鉴各家经验,研究各病症的诊疗规律,是中医医案整理的基本方法之一。1779年,杭州魏之琇编成《续名医类案》,补辑明清名医验案甚多,分345门,医案的选择以变症、变法为多,对后世影响颇大。
1787年,浙江俞震编成《古今医案按》,选录60余家名医医案1060余案,按症列目,案下编者通过注按形式加以分析,对各家的学术思想及经验,褒贬分别,择善而从,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分析案中辨证论治的依据所在。该书是清代医案研究的代表着作。
近代的此类医案尚有何廉臣评选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1927)等。
1776年,清代叶天士的医案经华岫云等收集整理,编成《临证指南医案》刊行。这部医案收集叶氏实录式医案3000余案,按病症分为89门,每门由整理者撰写总评,提示叶氏辨证治法的要点。这种整理方式对揣摩该名医临床思维规律及辨证用药系统颇有利。
叶氏医案出版后,清代徐灵胎首先作了批注,其对叶氏学术思想、用药风格的评价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798年,吴鞠通着成《温病条辨》一书,这部温病学的重要着作的许多内容即取材于《临证指南医案》。如桑菊饮化裁于秦案风温方,连梅汤化裁于顾案暑病方等。清代何书田还将叶氏治疗杂病的治法方药编成歌诀,名《杂证要诀》。
近现代叶案的研究依然活跃,专着有陆晋笙的《香岩径》、潘名熊的《叶案括要》、李林馥的《叶案疏证》等。有关的论文亦相当可观。《临证指南医案》式的个人医案是清代以来医案整理的重点。
着名的有徐灵胎的《洄溪医案》、尤在泾的《静香楼医案》、王孟英的《王氏医案》、王旭高的《王旭高医案》、曹仁伯的《继志堂医案》、陈修园的《南雅堂医案》、吴鞠通的《吴鞠通医案》、赵海仙的《寿石轩医案》、张聿青的《张聿青医案》、丁甘仁的《丁甘仁医案》以及将数家名医医案合编的《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柳选四家医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现代名医医案精华》等。
医案具有医疗档案与图书资料两种性质。作为医疗档案,医案可向研究者提供在疾病诊断、治疗、转归、预后、流行病史及医学史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对研究各种方剂的应用规律、名医处方用药的规律等方面,医案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例如姜良铎通过古今10009例次温病医案的统计分析,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今700多位医家的临床经验,揭示了温病发病规律及温病临床诊断用药的规律。初杰、孙广全调查了前人大量医案,对《伤寒论》四逆散、吴茱萸汤的方证、加减法、剂量等作了研究,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刘源等对明清以来129家医案中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出现的情况作了统计,探讨了应用规律。曾大方对《临证指南医案》作了统计研究,提示了叶氏用药精、处方小的特点;痰饮门医案用药频度的统计,对痰饮病的临床有参考作用。
中医医案的数量相当多。《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59)载有288种,若将以后陆续出版的医案及散在于民间的大量医案手抄本也计算在内的话,那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档案库。
建国以后,医案的整理工作有较大成果。一大批近现代名老中医的医案也经过整理出版,民间的散在的名医医案得到发掘和整理。
近年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是清代宫廷医案的整理研究。
198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清宫医案研究室对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总数为3万~4万件的清代宫廷医案作了整理研究,发现其中内容对研究老年医学、长寿医学颇有参考价值,并能为清代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目前已出版《清宫医案研究》与《慈禧光绪医案选议》两书。电子计算机也在逐步进入医案研究领域,利用医案而设计的专家系统已有较多成功的报告。
长期以来,名医医案是作为一种临床医者的主要读物存在着的。通过阅读医案,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技能的自我训练、知常达变本领的自我培养以及从医案中吸收各家的经验特长。
这种通过案例进行教学的方式,成为中医学传统的学习与研究方式之一。清代柳宝诒编的《柳选四家医案》、俞震的《古今医案按》就是指导医案阅读的传统教材。近代的中医教育中,医案的讲评也作为课程出现。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国医学院、苏州国医学社、华北国医学院、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等均开设过医案课程或编集过医案讲议。
建国后的高等中医院校,大多安排医案的讲评与《中医各家学说》同时进行。南京、北京等地的中医学院则编有专门的医案教材供学生使用。
医案阅读的传统内容与形式如下:在读案的着眼点上,主要强调识证关键、特殊的治疗方法和处置、对古方适应症的把握与加减变化、处方转换的依据与缘由、按语中的经验之谈、药物剂量、剂型与服用方法,还有误治原因的分析等。读案的方法多采用以理测证,以药测证、以方测证、比较与分析以及推读、逆读、评读。
读案的形式多采用评注、批注。医案读本的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以理法方药清楚,有变化而不离中医学的基本原则,能帮助读者思考以及训练辨证论治技能,按语明快为原则。由于医案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医案中选出那些适用于阅读的佳案,是今后一件重要而繁杂的工作。
目前较多的是按专题选编,如《伤寒名案新注》、《医林误案》、《古今救误》、《中医奇证新编》等。比较系统地选编那些可读性强、实用性高、并能反映中医学各派用药风格医案的工作尚有待展开。
医案的收集与整理仍是今后医案研究工作者的任务。从发展趋势看,参照现代医学病症书写格式的现代医案的搜集整理将更加受到重视。
在整理方式上,《临证指南医案》式的个人医案将减少,专题医案将增加。整理将突出疗效及有利于疾病防治规律的研究。医案的研究将主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方剂应用规律、专病专方专药的研究是最活跃的课题。医案的阅读作为传统的辨证论治疗能力自我训练的方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要在中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希望有较多的高质量的医案读本出现。
。【参考文献】:
1 曾大方.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1:13~15
2 姜良铎,董建华.中医杂志,1987,11:50~52
3 刘源,高晓山.中医杂志,1989,9:10~13
4 初杰,关庆增.中医杂志,1991,2:15~16
5 孙广全,周晓燕,等.中医杂志,1991,3:13~15
(南京中医学院黄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