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期望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6:42:4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065页(497字)

群体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及身份,对其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包括两个方面:(1)个体有义务按照群体的要求行事;(2)群体有权利要求个体行为符合他们的角色和身份。根据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各个群体不同的性质与任务,表现为各种群体准则和行为规范。

有不同的等级:国家的、党团的、厂矿的、学校的、班级的、家庭的以及伙伴群体的,等等。可能以法律、守则、公约等明文规定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不成文的。

由社会定型、社会定势、知识要素、评价系统及信任等组成,如家庭中父亲和儿子的权利、义务等。每个人都同时属于各种不同的群体,活动中都有一整套社会期望。

这些社会期望发生冲突时,人们便会产生动机斗争。苏联心理学家М.Л.戈麦拉乌里等人的研究表明,小群体的社会期望是一个人接受社会角色的因素,是群体存在、群体沟通以及个体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他们还指出,从少年期开始,如果群体的期望与个人需要发生矛盾,人便会服从前者。因此了解一个人的个性及行为,要先研究他所属的群体、群体特有的准则和价值系统以及它们对他的参照程度。

个人行为很难违背群体期望,否则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与群体的制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