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判断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6:54:0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096页(539字)

审美心理过程。

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进行分析和概括后作出确认和评价的过程。包括审美的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

前者指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事物的美或丑,后者指通过理论来论证事物的美与丑。

在美学史上,笛卡儿较早论及其内涵。康德则作了系统阐述,认为其只涉及事物的形式而不触及利害关系等内容;是自由的、无明确目的的;是个人主观的,又有着广泛的普遍性;是一种非逻辑的不借助概念的“情感判断”和个人先验的无关功利的“纯粹观照”。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它是融合着情感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主观判断,但又始终以生活中美的或丑的客观条件和审美特性为客观依据。

人在审美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知是其出发点。与一般的逻辑判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既有概括性、理智性,又有感性形象性、情绪性。是审美由感性向理性飞跃的标志,是形成审美态度、审美情感、审美评价和审美创造的认识论基础,是审美心理建构和积淀的重要心理形式。

现代美学对审美判断有不同的观点:在内容上,有的认为它纯属理性,有的认为它包含着感性判断;在性质上,有的认为它不具功利性,有的认为它具有社会功利性。在功能上,有的认为在审美愉悦、创造之先,并对愉悦、创造起制约作用;有的认为在愉悦、创造之后,受情感、创造活动的制约。

分享到: